問題已開啟 (普通問題)
按碼道受限進行分析,請簡述10M帶寬的TD-SCDMA系統(tǒng)12.2KCS、64KCS、144KPS、384KPS業(yè)務的容量
按碼道受限進行分析,請簡述10M帶寬的TD-SCDMA系統(tǒng)12.2KCS、64KCS、144KPS、384KPS業(yè)務的容量
提問者: 小賢520  提問時間: 2013-01-23    
 
  我要回答:
 

  請先 登錄注冊 再回答問題

問題答案 ( 2 )

1、對于12.2Kbps的語音業(yè)務,其擴頻因子為8,共有8個相應的擴頻碼,因此一個時隙最多支持8個語音用戶?紤]上下行對稱的情況,最大容量:8(用戶數(shù)/時隙)×3(時隙)×6(載波個數(shù)/10MHz)=144(用戶數(shù))。
 oK:JFD()$#本文來自移動通信網(wǎng)m.gg1fic3.cn,版權(quán)所有
2、對于64KCS業(yè)務,其擴頻因子為2,共有2個相應的擴頻碼,因此一個時隙最多支持2個用戶?紤]上下行對稱的情況,最大容量:2(用戶數(shù)/時隙)×3(時隙)×6(載波個數(shù)/10MHz)=36(用戶數(shù))。)*(&#*K:JFD(本文來自移動通信網(wǎng)m.gg1fic3.cn,版權(quán)所有
 
3、對于144KPS業(yè)務,其擴頻因子為2且同時占用兩個時隙。考慮4個下行時隙和2個上行時隙,在下行的4個時隙中傳送144KPS業(yè)務,上行的2個時隙傳送其他業(yè)務。則下行144KPS的最大容量:2×(4/2)×624(用戶數(shù))。s4fads13東oK:JFD()$#_*本文來自移動通信網(wǎng)m.gg1fic3.cn,版權(quán)所有
 fds1fads不K:JFD()$#_本文來自移動通信網(wǎng)m.gg1fic3.cn,版權(quán)所有
4、對于384KPS業(yè)務,占用4個時隙,每個時隙占用一個擴頻因子為2的碼道和一個擴頻因子為8的碼道。所以在10M的帶寬內(nèi)最多只能有6個下行用戶。

回答者: xzs815946410     回答時間:2013-01-23 16:52    

23        14        
下行144KPS的最大容量:2×(4/2)×624(用戶數(shù))中的2×(4/2)怎么解釋???
 
teitei  2013-01-23 17:37 

一個SF=1的時隙可分成2個SF=2的時隙,而一個144KPS業(yè)務用戶要占用2個SF=2的時隙,1個載波共有4個下行時隙故一個載波用戶數(shù)為2x(4/2)
xzs815946410  2013-01-23 19:19 



樓上的講的很詳細了,學習了70874*$#(*K:JFD()$#_本文來自移動通信網(wǎng)m.gg1fic3.cn,版權(quán)所有

回答者: storm2007     回答時間:2013-01-24 10:33    

20        13        

中國通信人才網(wǎng) | 江蘇通信人才網(wǎng) | 山東通信人才網(wǎng) | 武漢通信人才網(wǎng) | 浙江通信人才網(wǎng) | 湖南通信人才網(wǎng)
陜西瑞達灃通信技術(shù)有限公司 聘:內(nèi)蒙辦長期需求華為持證中高級人員
需求人數(shù):30 人 地點: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
南京華蘇科技有限公司 聘:LTE中高級優(yōu)化工程師
需求人數(shù):20 人 地點:廈門市,龍巖市,泉州市,漳州市,福州市
杭州華星博鴻通信技術(shù)有限公司 聘:優(yōu)化規(guī)劃工程師(后臺-安徽)
需求人數(shù):5 人 地點:馬鞍山市
元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聘:新疆中興項目督導工程師招聘
需求人數(shù):6 人 地點:阿克蘇市,庫爾勒市
杭州東信網(wǎng)絡技術(shù)有限公司 聘:華為高端優(yōu)化項目(南京)
需求人數(shù):1 人 地點:南京市
河南創(chuàng)賽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聘:新疆工程前臺測試
需求人數(shù):10 人 地點:新疆
廣東華訊工程有限公司 聘:廣東移動維護支撐
需求人數(shù):2 人 地點:廣州市
重慶信科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聘:南昌電信中興原廠高級
需求人數(shù):2 人 地點:南昌市
福建省鴻官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聘:中興IPRAN工程師
需求人數(shù):1 人 地點:泉州市
安徽引途科技有限公司 聘:中興初級測試
需求人數(shù):10 人 地點:濮陽市,鶴壁市,安陽市
熱點問題
更多精彩

聯(lián)系我們 - 問通信專家 Powered by MSCBSC 移動通信網(wǎng)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