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歷史共存亡
一樓獻與為歷史作出貢獻的人們,獻與為人類通信事業(yè)嘔心瀝血的C友~~
----------------------------------------------------我是地平線---------------------------------------------------------
10月19日是陽歷一年中的第292天,離全年的結(jié)束還有73天。
大事記:
1781年——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美國和法國聯(lián)軍在約克敦圍攻戰(zhàn)中迫使英國軍隊投降。
1812年——拿破侖撤離莫斯科。
1813年——拿破侖慘敗萊比錫戰(zhàn)役。
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首次提及黑體輻射公式。
1938年——日軍推進中國華南最大城市—廣州。
1940年——皖南事變。
1943年——美國羅格斯大學瓦克斯曼實驗室首次成功分離出鏈霉素,后成為首個用于治療肺結(jié)核的抗生素。
1954年——人類首次登上卓奧友峰。
1987年——美國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在黑色星期一中下跌22.6%,創(chuàng)下歷史上單日最大的百分比跌幅。
出生:
1862年——奧古斯特·呂米埃,法國電影先驅(qū)、發(fā)明家。(1954年去世)
1890年——劉紀文,南京首任市長
1892年——陳公博,中國民初政治人物。(1946年去世)
1899年——米格爾·阿斯圖里亞斯,危地馬拉作家,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74年去世)
1910年——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印度裔美國物理學家,198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95年去世)
1917年——伊斯梅爾·羅德里格斯,墨西哥著名電影編導。
1954年——艾拿戴斯,英格蘭足球領隊。
1962年——賀李菲持,美國前世界拳王。
逝世:
1745年——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作者,愛爾蘭作家(生于1667年)
1936年——魯迅,作家(生于1881年)
1937年——歐內(nèi)斯特·盧瑟福,新西蘭物理學家,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生于1881年)
1986年——薩莫拉,莫桑比克第一任總統(tǒng),從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返回馬普托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2003年——伊澤特貝戈維奇,波斯尼亞前總統(tǒng)(生于1925年)
擴展閱讀: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長征結(jié)束
[attach]108060[/attach]
長征抵達陜北的紅一方面軍
1935年10月19日,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保安縣吳起鎮(zhèn)。至此,中共中央、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一年的長征結(jié)束。途經(jīng)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陜西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一年前,紅一方面軍撤出中央蘇區(qū)踏上長征路途時,有近1 0萬之眾。而到達陜北的陜甘支隊,人數(shù)不滿8000。
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吳起鎮(zhèn)召開會議,會議認為紅軍經(jīng)過長達1年的行軍到達蘇區(qū),開始新的有后方的運動戰(zhàn),當前任務是保衛(wèi)與擴大陜北蘇區(qū),以陜北蘇區(qū)來領導全國革命,這是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開始。
[attach]108061[/attach]
10月19日,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這是吳起鎮(zhèn)全景。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病逝
[attach]108062[/attach]
魯迅對中國人的影響力是深遠的、不可估量的
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時25分,一貫言辭激烈、最富戰(zhàn)斗性的作家魯迅,因肺病醫(yī)治無效,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9號寓所。
10時,遺體送到萬國殯儀館。殯儀館的吊唁大廳、走廊,都掛滿了挽聯(lián),直到大廳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繩子掛滿了雪白的挽幛。前來吊唁的有工人、學生、小販、報童、人力車夫、學者,在3天公開吊唁中,前往瞻仰遺容的人民群眾,絡繹不絕,近萬人。
21日下午3時,在萬國殯儀館舉行大殮。22日下午開始出殯。出殯前,從萬國殯儀館門前,膠州路、極司斐爾路、兆豐路,早已站著長長的隊伍。出殯時,由治喪委員會宋慶齡、蔡元培、沈鈞儒和巴金、蕭軍幾位作家扶柩上了靈車。青年藝術家抬著司徒喬畫的魯迅先生的巨幅遺像,作為送葬隊伍的前導。隊伍跨著沉重步伐前進,沿途又有許多群眾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隊伍越來越長。
蔡元培主持了在萬國公墓舉行的葬儀,宋慶齡、鄒韜奮、章乃器、田軍、內(nèi)山完造等講了話,胡愈之致哀詞。在哀樂聲中,由宋慶齡、沈鈞儒將一面白綢的繡著“民族魂”的旗子,覆蓋在靈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這位倔強的騎手和戰(zhàn)士告別,靈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呂驥、冼星海臨時譜寫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1902年留學日本,初學醫(yī)。 1906年發(fā)表《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抨擊康、梁改良派,1909年 8月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等地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并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1月,參加《新青年》編務工作。同年5月第一次以魯迅的筆名,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后,陸續(xù)發(fā)表《阿Q正傳》等小說,出版了《吶喊》、《熱風》等專集,在新文化運動中產(chǎn)生很大影響。1926年8月,因支持學生運動,受北洋政府迫害,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 月轉(zhuǎn)赴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授。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憤然辭職。同年10月移居上海,此后創(chuàng)作了大量雜文和其他文學作品,深刻分析各種社會問題。1930年以后,參與發(fā)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和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1936年左聯(lián)解散后,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生前著作、著譯甚豐。
在逝前的一個月,魯迅于9月5日,在題為《死》的文章中,給妻子許廣平寫下了如下遺囑:
。1)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3)不要作任何關于紀念的事情。
。4)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蟲。
。5)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6)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7)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attach]108063[/attach]
安葬魯迅時,上海工人、學生及各界人士5000余
人自動為魯迅送靈。魯迅巨幅畫像為司徒喬所繪
[attach]108064[/attach]
魯迅夫人許廣平(右1)、兒子周海嬰(右2)、宋
慶齡(右3)、日本友人內(nèi)山完造在魯迅墓前
[attach]108065[/attach]
魯迅一家人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
[attach]108066[/attach]
中國人民志愿軍首批部隊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部隊4個軍和 3個炮兵師開始秘密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zhàn),打擊以美國為首的侵朝“聯(lián)合國軍”。
10月8日,應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的請求,毛澤東主席發(fā)布了組成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的命令。命令發(fā)布后,受命的部隊立即著手,作好了出發(fā)的準備。
19日,按照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志愿軍出發(fā)開赴朝鮮,當日黃昏,從安東至輯安一線,志愿軍先頭部隊兩個軍首先出發(fā),跨過鴨綠江。為了嚴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隊從黃昏開始,到次日凌晨4點止,5點之前隱蔽完畢,并進行了切實的檢查。
對于志愿軍渡江作戰(zhàn),毛澤東極為關注。他親自參與了整個出兵計劃的制定,并提出了各注意事項,在出兵的當日,他為了強化保密,還致電各大軍區(qū)負責人,要求他們“在目前幾個月內(nèi),只做不說,不將此事在報紙上做任何公開宣傳,僅使黨內(nèi)高級干部知道此事!
[attach]108067[/attach]
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朝鮮前線 視察陣地
[attach]108068[/attach]
我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
1989年10月19日蘇聯(lián)第五艘航空母艦“第比利斯”號下水
據(jù)蘇聯(lián)《真理報》10月19日報道,蘇聯(lián)最新式的第五艘航空母艦“第比利斯”號最近下水。蘇聯(lián)海軍總司令切爾納溫海軍上將對該報記者介紹說,“第比利斯”號是蘇聯(lián)第一艘功能齊全的航空母艦。這艘新航空母艦長約300米,寬70多米,有20萬匹馬力功能,最高時速達每小時30海里,可載60架飛機,它將加強蘇聯(lián)的海軍力量。
1998年10月19日人類(中國隊)首次徒步穿越世界最大峽谷
[attach]108069[/attach]
雅魯藏布大峽谷
一個U型,猶如馬蹄的高山峽谷,其兩端直線距離不到40公里,但河床落差竟從海拔約2800米的高度驟降至600米--事實很明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為進入大峽谷科考,中國的科學家們前幾年曾兩度計劃出發(fā),但都擱淺,原因是沒有錢。
1998年10月19日,這次科考探險終于成行了。科學家們步行穿越這條歷史上還無人完整穿越的大峽谷,理由是非親臨其境就無法得真知。大峽谷中有一個叫墨脫的地方,在藏族佛教中,它是世外桃源的意思。在西藏人心中,那是一個不可企及的極樂世界。經(jīng)過42天跋涉,科考隊走到了這個神秘的極樂世界,帶著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扎曲勝利會師,鐫刻“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15個金光閃閃大字的紀念牌,在大峽谷大拐彎頂端的扎曲村山坡上高高聳立,標志著這次人類探險史上的壯舉從此載入史冊。
[
本帖最后由 仔良 于 2009-10-19 07:12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