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歷史共存亡
一樓獻與為歷史作出貢獻的人們,獻與為人類通信事業(yè)嘔心瀝血的C友~~
--------------------------------最好的與最壞的創(chuàng)造了歷史,平庸之輩則繁衍了種族--------------
12月12日是陽歷一年中的第346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19天。
環(huán)球節(jié)假日.風俗習慣
*日本——漢字日(今年的漢字-----新)
*肯尼亞——獨立日
大事記:
1574年——奧斯曼帝國穆拉德三世在塞利姆二世死后繼位為蘇丹。
1642年——荷蘭航海家亞伯·塔斯曼發(fā)現新西蘭。
1804年——拿破侖戰(zhàn)爭:西班牙對英國宣戰(zhàn)。
1887年——土耳其向西方國家呼吁,要求調解同俄國的戰(zhàn)爭。
1901年——意大利發(fā)明家馬可尼的研究小組,在加拿大接收到從英國發(fā)送出來的第一個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信號。
1911年——德里取代加爾各答成為印度的首都。
1915年——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袁世凱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1925年——伊朗巴列維王朝建立。
1936年——中國國民革命軍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拘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以迫使他聯(lián)共抗日,史稱“西安事變”或“雙十二事變”。
1946年——中華民國派兵進駐西沙和南沙群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宣布對南沙群島的主權。
1963年——肯尼亞脫離英國統(tǒng)治,宣布獨立,喬莫·肯雅塔就任第一任肯尼亞總統(tǒng)。
1979年——全斗煥在韓國發(fā)動軍事政變。
1979年——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
1984年——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
1985年——美國101空降師士兵搭乘的艾羅航空1285號班機在加拿大紐芬蘭島起飛時墜毀,造成248人死亡。
1989年——香港政府首次執(zhí)行當然遣返,將51名非自愿返回越南的船民送返。
1994年——上海地鐵一號線開通。
2004年──新力電腦娛樂的最新家用便攜式游戲機《PlayStation Portable》問世。
2006年──日本線上影片分享網站《NICONICO動畫(暫定版)》開放測試瀏覽。
出生:
1801年——約翰一世,薩克森第四任國王(逝于1873年)
1821年——福樓拜,法國作家(逝于1880年)
1832年——彼得·盧德維格·梅德爾·西羅,挪威數學家,證明了西羅定理(逝于1918年)
1863年——愛德華·蒙克,挪威表現主義畫家(逝于1944年)
1903年——小津安二郎,日本電影導演(逝于1963年)
1915年——弗蘭克·西納特拉,美國演員、歌手(逝于1998年)
1924年——郭利民,香港DJ,吉尼斯世界紀錄最長壽的DJ
1940年——戴安妮·華域,美國女歌手
1960年——吳廷燁,香港演員
1963年——折笠愛,日本女性聲優(yōu)
1970年——唐從圣,臺灣演員,以模仿陳水扁著稱
1971年——周星星,臺灣影評人
1975年——桑島法子,日本女性聲優(yōu)
1977年——陳智燊,香港演員及主持
1984年——戴夢夢,香港女歌手,童星出身
1984年——丹尼爾·阿格,丹麥足球員
1986年——MIZUHO,日本樂團ZONE團員。
逝世:
1921年——亨麗愛塔·勒維特,美國女天文學家(1868年出生)
1927年——張?zhí),中國GCD黨員,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1898年出生)
1937年——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國民革命軍教導總隊第三旅上校副旅長雷震、第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四七七旅上校副旅長黃紀福、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少將旅長朱赤,上校副旅長華品章,五二四團上校團長韓憲元、第八十八師二六四旅少將旅長高致嵩、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少將副師長李蘭池、憲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廳廳長、南京市長蕭山令、第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少將副師長羅策群、第八十三軍一五六師少將參謀長姚中英皆于南京同日軍血戰(zhàn)殉國
1939年——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好萊塢電影明星
1966年——吳玉章,中國教育家(1878年出生)
1999年——威爾特·張伯倫,美國NBA著名籃球員
2003年——蓋達爾·阿利耶夫,阿塞拜疆前總理(1923年出生)
擴展 閱 讀
FutherReading
1927年12月12日張?zhí)自趶V州起義中犧牲
1927年12月11日,爆發(fā)了廣州起義。這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后,中國共GCD領導的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三次名震中外的武裝起義。中國的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廣州工農民主政府,在這次起義中誕生。起義的第二天,12月12日,起義主要領導人、中國GCD著名政治活動家和宣傳家張?zhí)淄荆环磩优蓸審棑糁,猝然犧牲?/p>
張?zhí)祝麖堅,乳名泰來。江蘇武進人。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一說1899年)6月17日生于常州。1911年進常州府中學堂讀書。武昌起義前夕,與瞿秋白等同學率先剪辮。1915年在天津北洋大學法政科攻讀法律學。1920年6月畢業(yè)后赴滬,8月與俞秀松等發(fā)起成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后回天津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0月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籌建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赴蘇聯(lián)共產國際東方局任中國科書記;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1922年1月再次去蘇聯(lián)參與籌備召開遠東各國GCD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大會;后出席青年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zhí)行委員。1924年歸國,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在中國GCD第四、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八七”會議同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作斗爭,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兼廣東省委書記。同年12月11日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工農民主政府(廣州公社)代理主席兼陸海軍人民委員長。12日,同國民黨軍作戰(zhàn)時遭伏擊犧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
[attach]114383[/attach]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西安各界民眾游行,擁護張學良、楊虎城聯(lián)合抗日的愛國行動 |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fā)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
1935年,中國GCD發(fā)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全國人民的抗日運動進入新的高潮,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擔負剿共任務的東北軍與西北軍厭惡內戰(zhàn),力主抗敵,在全國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和中國GCD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影響下,兩軍領導人張學良、楊虎城等開始與GCD及紅軍發(fā)生聯(lián)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團結抗日的政治基礎。
蔣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飛抵西安,要挾張、楊:如不加緊 “剿共”,即將張、楊兩部分別調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進駐西北。張、楊力勸蔣介石聯(lián)共抗日,蔣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wèi)隊進抵蔣介石駐地臨潼華清池,與蔣的衛(wèi)隊交火。蔣聞槍聲,倉皇越后墻逃走,爬上山坡隱蔽,被張學良的衛(wèi)隊搜索發(fā)現后捕獲。同時楊虎城部下將留居城中的蔣介石高級黨、政、軍官員陳誠等10余人拘押。張、楊于12日當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lián)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楊分任正、副委員長。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國民政府,停止內戰(zhàn),釋放救國會領袖及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自由,實行孫中山遺囑,召集救國會議等8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團結抗日大計。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中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主張進攻西安,借機擴大事態(tài),奪取蔣介石的統(tǒng)治權力,進一步與日本妥協(xié)。英、美帝國主義及親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則希望事變和平解決,以維護蔣介石的統(tǒng)治地位和英、美在華利益。宋子文、宋美齡委托英籍顧問端納飛西安探視情況。16日,何應欽就任“討逆軍”總司令,并相應作了軍事部署,派飛機轟炸西安臨近地區(qū)。
中共中央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確定了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 17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達西安,與張、楊懇切會談,并接見各方人士,堅決主張和平解決這次事變。22日,宋子文、宋美齡飛抵西安開始與張、楊及中共代表會談,24日,達成了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權利,聯(lián)共抗日等項協(xié)議。周恩來曾會見蔣介石,蔣表示以人格擔保,履行上述協(xié)議。20日下午,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飛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實現團結抗日,中國由此實現了從國內戰(zhàn)爭到全國抗戰(zhàn)的偉大轉變。但蔣介石后來背信棄義,使張學良遭長期監(jiān)禁,楊虎城慘遭殺害。
[attach]114384[/attach]
[attach]114385[/attach]
中共參與西安事變談判的代表:秦邦憲、葉劍英、周恩來(左起)
[attach]114386[/attach]
張學良將軍
[attach]114387[/attach]
楊虎城將軍
1952年12月12日畢加索把新作和平鴿獻給世界和平大會
[attach]114388[/attach]
1952年12月,為祝賀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法國名畫家畢加索又獻出了一幅新的作品--一只和平鴿。它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象征,表示出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的斗爭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這是畢加索所畫的第三幅和平鴿。第一幅是在一九四九年四月,當第一屆擁護世界和平大會召開的時候,他畫了一只恬靜的鴿子,表示出愛好和平人民的純樸的尊嚴的意志。第二幅是在一九五○年九月,他又畫了一只鴿子獻給第二屆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這就是近年來飛翔在世界各地的和平鴿,它已經不是恬靜地停在那里,而是展翅飛翔的了,F在,當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召開的時候,畢加索又獻出了第三幅和平鴿。它仍然保持著使一切愛好和平人民的心靈感到極為親切的一種風格,但是現在的這只鴿子,翅膀展開得更大了,羽毛更豐滿了,它正向著更高的地方飛去。這只鴿子的整個形象,使我們非常明顯地感覺到它更加年青,生命力無限充沛。它有力地表示著:在世界和平運動不斷進展和已得勝利的基礎上,經過這次世界人民和平大會,世界人民爭取與保衛(wèi)和平的運動將向更高的階段發(fā)展,取得新的偉大勝利。這只和平鴿今后必然要在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支持下,更勇敢地、更高更高地到處飛翔起來。
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亞獨立
1963年12月12日,長期遭受壓迫的肯尼亞人民,經過長期英勇的斗爭,贏得了獨立。當時我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元帥應肯尼亞政府的邀請,前去參加肯尼亞的獨立慶典。
肯尼亞是個資源富饒的國家,地下蘊藏著珍貴的礦藏,農產品產量豐富。但是,自從殖民主義者侵入這個國家以后,他們霸占了最肥沃的土地,驅使非洲人離鄉(xiāng)背井,在種植園和礦山中充當牛馬,遭受著殘酷的壓榨和奴役。
英國殖民主義者在肯尼亞設立了“東非司令部”,把它變成鎮(zhèn)壓西亞、東非和中非等地的民族獨立運動的重要基地。在整個非洲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的形勢下,英帝國主義千方百計地維護在肯尼亞的殖民統(tǒng)治,妄圖保住這個所謂“帝國的最后生命線”。
但是,肯尼亞人民是英勇的人民,他們熱愛自由,渴望光明,為爭取獨立掀起波瀾壯闊的斗爭,一浪接一浪,成為整個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把白人殖民者搶去的土地奪回來”,一直是肯尼亞人民反對殖民統(tǒng)治的響亮的戰(zhàn)斗口號。一九五二年,在“茅茅”愛國組織領導下發(fā)動的武裝起義,是肯尼亞革命運動深入發(fā)展的一個標志。這次起義在廣大的農民的支持下,持續(xù)三年多之久,給予英國殖民主義者以沉重的打擊。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進行了殘暴的鎮(zhèn)壓,三年內屠殺了幾萬名非洲人,囚禁了八萬多無辜平民,逮捕了民族主義領袖肯雅塔以及其他愛國領袖。但是,肯尼亞人民決不是血腥鎮(zhèn)壓所能屈服的,越來越多的肯尼亞人民投入了反對殖民主義斗爭的激流,經過長期英勇的斗爭,終于贏得了獨立。
1966年12月12日教育家吳玉章逝世
[attach]114389[/attach]
教育家吳玉章
吳玉章,原名永珊,號樹人。1878年生。四川榮縣人。190 3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應孫中山之邀,到南京臨時政府秘書處工作。191 5年倡辦留法勤工儉學會。五四運動前組織并參加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923年在成都建立中國青年GCD。1925年加入中國GCD。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2 8年到1937年被派往蘇聯(lián)、法國和西歐工作。曾任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主任,并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38年回國后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華北大學校長。建國后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教育工會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第七和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66年1 2月12日在北京病逝。
1971年12月12日我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啟用
[attach]114390[/attach]
中國設計建造的導彈驅逐艦
1971年12月12日,中國研制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交付海軍使用。這艘驅逐艦由大連造船廠試制,全國22個省市、二百六十多個廠所參與協(xié)作。這一多功能艦種的服役,填補了中國海軍中型水面艦艇的空白。
[attach]114391[/attach]
1979年12月12日魯迅研究學會在京成立
1979年12月,魯迅研究學會在北京成立。宋慶齡擔任名譽會長,茅盾任會長。
出席成立大會的有全國知名作家、魯迅研究工作者和魯迅生前的故交一百五十余人。
在成立大會以后,《魯迅研究》即召開了編委會,決定在1 980年上半年開始出版季刊。學會還準備明年召開一次魯迅研究學術討論會,交流各地研究成果。
1997年12月12日國際頭號恐怖分子卡洛斯巴黎受審
[attach]114392[/attach]
歹徒卡洛斯
1997年12月12日上午,位于法國首都巴黎市中心的當地法院周圍戒備森嚴,數十名全副武裝的特警在法庭外嚴陣以待,持槍巡邏;法院附近的街道上所有車輛都被疏散,過往行人必須繞道行走;法庭內,氣氛也相當緊張,記者和數十名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紅外線探測器檢查及“驗明正身”后方可入內,數十名準軍事人員瞪圓雙眼,負責維護庭內秩序;大法官科爾納盧表情嚴肅, 9名陪審員也如臨大敵,面無笑容。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只有坐在被告席上的被告顯得輕松自如,甚至不時沖陪審員們咧嘴而笑。人們不禁感到奇怪,身為被告,何以在這種場景下還能如此從容有余?原來他就是西方特工和警察苦苦追捕了幾十年的世界頭號通緝犯“豺狼卡洛斯”,這是卡洛斯幾十年來第一次出庭受審,令人大開眼界。
卡洛斯稱他一共殺死了83人
卡洛斯的原名是“伊利赫-拉米雷斯-桑切斯”。他于1949 年10月12日出生于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一個中等收入家庭,后來進入莫斯科的帕特里斯-盧蒙巴大學學習,1970年由于“事業(yè)需要”離開蘇聯(lián)。
在此后的10多年時間里,卡洛斯一手策劃和制造了數十起轟動一時的恐怖事件,使他成為一個令人言之色變的“超級殺手”,而他自己則一直以“職業(yè)革命家”自居。
卡洛斯進行的恐怖活動以歐洲為最多。據報道,在70年代中期50年代初期,卡洛斯涉嫌在巴黎、柏林和馬賽等地制造了多起恐怖爆炸事件。1994年被捕前,卡洛斯曾對黎巴嫩的一家報紙吹噓說,他一共殺死了83人,造成幾百人受傷。其中包括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奧運會期間暗殺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1975年,率手下將石油輸出國組織11名部長劫為人質;他還利用星期日接連在巴黎郊區(qū)的奧利機場附近用反坦克火箭彈襲擊往來航班。
接連不斷的恐怖事件使卡洛斯在人們心目中成為一個陰險冷酷、恐怖無比的殺人惡魔,他的照片經常出現在電視鏡頭、雜志的封面或報紙的頭版。歐美警方多年來將其列為“世界頭號通輯犯”,并撒下了追捕的大網。
間諜衛(wèi)星將他的一舉一動拍下來
卡洛斯是1994年被法國特工抓獲的。雖然法國官方至今尚未對卡洛斯被捕過程的有關資料解密,但是就在卡洛斯受審的前一天,一本有關卡洛斯的著書--《卡洛斯--秘密檔案》在法國正式面市,這本書披露了卡洛斯被法國特工擒獲的內幕。
兩名作者說:“我們可以透露,他日夜受到一顆美國HK-11 型高肩晰度間諜衛(wèi)星的監(jiān)視。”據他們稱,這顆衛(wèi)星可以把小至 15厘米的物體拍攝下來。
書中說,卡洛斯利用署名阿都拉-巴拉卡特的黎巴嫩護照,和新娶的約旦籍太太拉娜于1993年8月在喀土穆落戶。在這之前,他們已輾轉到過好幾個阿拉伯城市。
在喀土穆,卡洛斯夫婦先是住進一家酒店,后來由于感到不安全,便以每個月800美元的租金租下機場附近的一間小公寓住下來,隨后便深居簡出,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安全無憂。殊不知,他頭頂上的那顆美國間諜衛(wèi)星卻將他的一舉一動都拍攝下來。美國很快將這一情報通知了法國方面。
8月13日,卡洛斯由于一個睪丸靜脈曲張而被迫接受手術治療。當天晚上,蘇丹高級保安人員說服他轉移到軍方醫(yī)院,以保證安全。據兩作者透露,保安人員把他帶到國家保安局總部,然后再轉移到一棟別墅。8月14日夜里,躺在手術臺上的卡洛斯突然被10名左右的男子銬住雙手。沒容他回過神來,一只口袋已罩住了他的腦袋。隨后,幾名“不速之客”給他打了一針,他頓時渾身軟弱無力,很快失去了知覺!安凰僦汀眰兒髞碛职阉b進一個更大的布袋,送上等候已久的飛機。當他在飛機上醒來,以為自己是在美國特工的手中,所以拼命用英語和他們悅話,但沒被理睬。當飛機快要降落到巴黎郊外的維拉庫布萊基地時,一名“不速之客”口出法語,他才如夢方醒。另一個說法是,他的保鏢涉及一起槍擊事件,被捕后將他供認出來;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名埃及“記者”拍下了他的行蹤,然后把錄像帶轉交給了開羅;也有人說,他經常打電話到委內瑞拉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
本帖最后由 仔良 于 2009-12-12 12:5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