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名稱】:3GPP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tǒng)設計
【資料作者】: 沈嘉 索士強 全海洋 趙訓威 胡海靜 姜怡華
【資料日期】:2008 年11月
【資料語言】:中文
【資料格式】:DOC
【資料目錄和簡介】:
作者: 沈嘉 索士強 全海洋 趙訓威 胡海靜 姜怡華 [作譯者介紹]
叢書名: “863”通信高技術叢書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185723
上架時間:2008-9-28
出版日期:2008 年11月
開本:16開
頁碼:450
版次:1-1
內容簡介回到頂部↑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3GPP長期演進(LTE)的技術原理和系統(tǒng)設計。全書分為9章,第1章首先介紹了LTE產生的背景,然后概述了LTE的重要技術特點;第2章介紹了LTE的需求指標;第3章詳細介紹了LTE物理層協(xié)議的內容;第4章討論了LTE無線傳輸技術的原理及其選擇過程;第5章介紹了LTE無線傳輸系統(tǒng)的各個設計環(huán)節(jié);第6章討論了LTE系統(tǒng)采用的各種自適應技術和物理過程;第7章介紹了LTE空中接口協(xié)議的結構和設計;第8章介紹了LTE無線接入網絡的各項功能和各個接口;第9章介紹了LTE的進一步演進版本LTE-Advanced的發(fā)展趨勢。
本書能夠幫助我國的LTE研發(fā)和工程人員加深對LTE標準的理解,并為我國企業(yè)和高校研究人員研究和設計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系統(tǒng)提供參考。
目錄
第1章 背景與概述 1
1.1 什么是LTE 1
1.2 LTE項目啟動的背景 2
1.2.1 移動通信與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的融合 2
1.2.2 國際寬帶移動通信研究和標準化工作 3
1.2.3 我國寬帶移動通信研究工作 5
1.3 3GPP簡介 5
1.3.1 3GPP的組織結構 6
1.3.2 3GPP的工作方法 7
1.3.3 3GPP技術規(guī)范的版本劃分 8
1.4 LTE研究和標準化工作進程 12
1.4.1 LTE項目的時間進度 12
1.4.2 LTE協(xié)議結構 14
1.5 LTE技術特點 16
1.5.1 LTE需求 16
1.5.2 系統(tǒng)架構 17
1.5.3 空中接口 18
1.5.4 移動性和無線資源管理 23
1.5.5 自配置與自優(yōu)化 24
1.5.6 和LTE相關的其他3GPP演進項目 24
.1.6 LTE和其他寬帶移動通信技術的對比 27
1.6.1 性能指標對比 27
1.6.2 關鍵技術對比 29
1.7 小結 31
參考文獻 31
第2章 LTE需求 32
2.1 系統(tǒng)容量需求 33
2.1.1 峰值速率 33
2.1.2 系統(tǒng)延遲 33
2.2 系統(tǒng)性能需求 34
2.2.1 用戶吞吐量與控制面容量 34
2.2.2 頻譜效率 35
2.2.3 移動性 36
2.2.4 覆蓋 36
2.2.5 進一步增強的MBMS 36
2.2.6 網絡同步 37
2.3 系統(tǒng)部署需求 38
2.3.1 部署場景 38
2.3.2 頻譜擴展性 38
2.3.3 部署頻譜 38
2.3.4 與其他3GPP系統(tǒng)的共存和互操作 39
2.4 對無線接入網框架和演進的要求 39
2.5 無線資源管理需求 40
2.6 復雜度要求 40
2.6.1 系統(tǒng)復雜度 40
2.6.2 UE復雜度 40
2.7 成本要求 41
2.8 業(yè)務需求 41
2.9 小結 41
參考文獻 42
第3章 LTE物理層協(xié)議 43
3.1 物理層概述 43
3.1.1 協(xié)議結構 43
3.1.2 物理層功能 44
3.1.3 LTE物理層協(xié)議概要介紹 44
3.2 物理信道與調制 46
3.2.1 幀結構 46
3.2.2 上行物理信道 48
3.2.3 下行物理信道 64
3.2.4 偽隨機序列產生 89
3.2.5 定時 89
3.3 復用與信道編碼 89
3.3.1 物理信道映射 89
3.3.2 信道編碼和交織 90
3.4 物理層過程 111
3.4.1 同步過程 111
3.4.2 功率控制 111
3.4.3 隨機接入過程 114
3.4.4 PDSCH相關過程 114
3.4.5 PUSCH相關過程 118
3.4.6 PDCCH相關過程 120
3.4.7 PUCCH相關過程 120
3.5 物理層測量 121
3.5.1 UE/E-UTRAN測量概述 121
3.5.2 UE/E-UTRAN測量能力 121
參考文獻 123
第4章 LTE無線傳輸技術 125
4.1 雙工方式 125
4.1.1 FDD雙工方式 125
4.1.2 TDD雙工方式 125
4.1.3 H-FDD雙工方式 126
4.2 宏分集的取舍 127
4.2.1 宏分集技術在WCDMA中的應用情況 128
4.2.2 LTE系統(tǒng)對宏分集的取舍 129
4.3 下行多址技術 130
4.3.1 OFDMA技術方案 130
4.3.2 VSF-OFDM技術方案 135
4.3.3 OFDM/OQAM技術方案 138
4.3.4 多載波WCDMA(MC-WCDMA)技術方案 140
4.3.5 多載波TD-SCDMA(MC-TD-SCDMA)技術方案 143
4.3.6 下行多址技術的確定 143
4.4 上行多址技術 143
4.4.1 PAPR和立方量度(Cubic Metric,CM)問題 144
4.4.2 采用PAPR降低的OFDMA(OFDMA with PAPR Reduction)技術方案 145
4.4.3 單載波頻分多址(SC-FDMA)技術方案 147
4.4.4 單載波和頻域均衡(SC-FDE)技術方案 148
4.4.5 交織FDMA(IFDMA)技術方案 149
4.4.6 DFT擴展OFDM(DFT-S-OFDM)技術方案 151
4.4.7 可變擴頻和碼片重復系數CDMA(VSFCR-CDMA)技術方案 151
4.4.8 廣義多載波(Generalized Multi-Carrier,GMC)技術方案 152
4.4.9 SC-FDMA技術的深入研究 154
4.5 下行MIMO技術 158
4.5.1 空時/頻編碼 158
4.5.2 循環(huán)延時分集 159
4.5.3 天線切換分集 161
4.5.4 空間復用傳輸 162
4.5.5 下行預編碼 163
4.5.6 下行波束賦形 169
4.5.7 用于下行MIMO傳輸的終端反饋 172
4.5.8 下行多用戶MIMO 176
4.5.9 E-MBMS中的MIMO技術 180
4.6 上行MIMO技術 181
4.6.1 上行傳輸天線選擇 181
4.6.2 上行多用戶MIMO 183
4.7 調制技術 184
4.7.1 下行增強調制技術的取舍 184
4.7.2 上行增強調制技術的取舍 185
4.8 信道編碼 186
4.8.1 信道編碼技術的選擇 186
4.8.2 Turbo碼內交織器優(yōu)化 186
4.8.3 編碼塊分段 187
4.8.4 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與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 187
4.8.5 循環(huán)冗余校驗(CRC) 188
4.9 演進型多媒體(E-MBMS廣播和多播業(yè)務)技術 189
4.9.1 MBMS信號和單播信號的復用 190
4.9.2 MBSFN傳輸技術優(yōu)化 190
4.9.3 MBMS數據和控制信令的復用 190
4.9.4 MBMS的參數設計 190
4.9.5 MBMS參考信號(RS)的設計 190
4.10 小區(qū)間干擾抑制技術 191
4.10.1 在LTE研究中考慮的干擾抑制技術 191
4.10.2 小區(qū)間干擾協(xié)調技術的取舍 197
4.10.3 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術 199
4.11 小結 201
參考文獻 202
第5章 LTE無線傳輸系統(tǒng)設計 207
5.1 幀結構設計 210
5.1.1 FDD下行幀結構(FS1) 211
5.1.2 FDD上行幀結構(FS1) 211
5.1.3 TDD幀結構(FS2) 212
5.2 系統(tǒng)參數設計 215
5.2.1 LTE系統(tǒng)參數設計需求 216
5.2.2 TTI長度 217
5.2.3 子載波間隔 217
5.2.4 CP長度 218
5.3 參考信號設計 220
5.3.1 下行參考信號設計 220
5.3.2 上行參考信號設計 231
5.4 資源映射與調度 240
5.4.1 下行資源映射 240
5.4.2 上行資源映射 245
5.4.3 資源調度和CQI測量 247
5.5 控制信道設計 249
5.5.1 下行控制信令設計 249
5.5.2 下行控制信道設計 251
5.5.3 上行控制信令設計 258
5.5.4 上行控制信道設計 260
5.6 終端等級 266
5.7 小結 268
參考文獻 268
第6章 LTE自適應與物理過程 274
6.1 自適應調制和編碼 274
6.2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275
6.2.1 下行HARQ流程 276
6.2.2 上行HARQ流程 276
6.2.3 HARQ進程數量 277
6.3 功率控制 278
6.3.1 下行功率控制 278
6.3.2 上行功率控制 278
6.4 小區(qū)搜索過程與SCH/BCH設計 280
6.4.1 SCH和BCH的時頻結構 280
6.4.2 用于SCH和BCH的發(fā)送分集 287
6.4.3 SCH的信號結構 288
6.4.4 小區(qū)搜索流程 289
6.4.5 SCH序列設計 292
6.4.6 相鄰小區(qū)搜索 297
6.4.7 廣播信息和PBCH/DBCH設計 300
6.5 隨機接入過程 304
6.5.1 非同步隨機接入過程 304
6.5.2 同步隨機接入過程 312
6.6 上行時鐘控制 313
6.6.1 上行同步的維持 313
6.6.2 上行同步的建立 313
6.7 切換測量過程 314
6.7.1 E-UTRAN系統(tǒng)內的測量 314
6.7.2 對其他系統(tǒng)的測量 315
6.8 小結 315
參考文獻 316
第7章 LTE空中接口協(xié)議 320
7.1 協(xié)議設計要求 320
7.2 協(xié)議框架 320
7.2.1 協(xié)議總框架 320
7.2.2 無線接口協(xié)議!321
7.2.3 層1(L1)協(xié)議框架 322
7.2.4 層2(L2)協(xié)議框架 323
7.2.5 層3(L3)協(xié)議框架 327
7.2.6 NAS控制協(xié)議 333
7.2.7 E-UTRAN空中接口的標識 334
7.3 HARQ與ARQ 335
7.3.1 HARQ原理 335
7.3.2 ARQ原理 341
7.3.3 HARQ/ARQ的關系 343
7.4 調度 350
7.4.1 分組調度原理 350
7.4.2 LTE系統(tǒng)中的分組調度 352
7.5 QoS控制 358
7.5.1 QoS概述 358
7.5.2 UMTS中的QoS結構 359
7.5.3 LTE中的QoS結構 360
7.6 移動性 362
7.6.1 E-UTRAN內的移動性 362
7.6.2 Inter-RAT移動性 366
7.7 安全性 367
7.8 MBMS 369
7.8.1 目的和意義 369
7.8.2 基本原理和特點 369
7.8.3 E-MBMS系統(tǒng)結構 370
7.8.4 數據同步分發(fā)過程 371
7.8.5 中心功能模塊 374
7.8.6 E-MBMS傳輸模式 374
7.9 小結 375
參考文獻 376
第8章 無線接入網絡功能和接口 378
8.1 LTE系統(tǒng)架構 378
8.1.1 LTE系統(tǒng)架構定義的基本原則 378
8.1.2 LTE系統(tǒng)架構描述 378
8.1.3 影響LTE系統(tǒng)架構的一些重要因素 379
8.1.4 EPC與E-UTRAN功能劃分 380
8.1.5 E-UTRAN接口的通用協(xié)議模型 381
8.1.6 S1接口 381
8.1.7 X2接口 384
8.1.8 RAN設備的互操作性要求 385
8.1.9 演進策略 385
8.2 無線資源管理 386
8.2.1 無線資源管理功能 386
8.2.2 無線資源管理架構 388
8.3 移動性管理 388
8.3.1 跟蹤區(qū) 388
8.3.2 空閑狀態(tài)下LTE接入系統(tǒng)內的移動性管理 391
8.3.3 連接狀態(tài)下LTE接入系統(tǒng)內的移動性管理 395
8.3.4 3GPP無線接入系統(tǒng)之間的移動性管理 402
8.4 網絡共享 409
8.5 QoS概念 411
8.5.1 EPS承載概述 412
8.5.2 承載服務的架構 413
8.5.3 S1接口上的QoS信令參數處理 414
8.5.4 資源建立與QoS信令 417
8.6 網絡自配置與自優(yōu)化 418
8.6.1 基本概念 418
8.6.2 網絡自配置 419
8.6.3 網絡自優(yōu)化 420
8.6.4 自配置和自優(yōu)化功能的典型應用場景 420
8.7 小結 423
參考文獻 424
第9章 LTE-Advanced——LTE的進一步演進 425
9.1 LTE-Advanced與IMT-Advanced的互動關系 425
9.2 LTE-Advanced需求發(fā)展趨勢 426
9.2.1 “平滑演進”與“強兼容”要求 426
9.2.2 針對室內和熱點游牧場景進行優(yōu)化 426
9.2.3 有效支持新頻段和大帶寬應用 427
9.2.4 峰值速率大幅提升和頻譜效率有限改進 428
9.3 LTE-Advanced技術和網絡演進趨勢 428
9.3.1 多頻段協(xié)同與頻譜整合 428
9.3.2 中繼(Relay)技術 429
9.3.3 分布式天線 431
9.3.4 基站間協(xié)同 433
9.3.5 家庭基站帶來的挑戰(zhàn) 434
9.3.6 物理層傳輸技術 434
9.3.7 自組織網絡 437
9.3.8 頻譜靈活使用與頻譜共享 437
9.3.9 E-MBMS增強 437
9.4 小結 437
參考文獻 438
縮略語 439
[
本帖最后由 smartcat 于 2010-2-21 09:2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