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信社》第一期電子雜志已發(fā)出,關于電子雜志里的內(nèi)容大家可以在本帖里討論。
討論一:
java3721 對電子雜志里的:跳頻技術(shù)之母——海蒂·拉瑪 一文提出了疑問。他給我的站內(nèi)短信如下:
跳頻技術(shù)之母——海蒂·拉瑪 的傳奇人生?恐鴥扇说闹腔垡约捌渌茖W家的幫助,他們完成了這項研究,并且在 1942年8月得到美國的專利,這就是跳頻技術(shù)(也就是CDMA的前身)。
你好,我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說擴頻才是CDMA的基礎,感覺有點迷惑,怎么和我們老師說的不一樣。
先來解釋下擴頻(frequency spread):利用與信息無關的偽隨機碼,以調(diào)制方法將已調(diào)制信號的頻譜寬度擴展得比原調(diào)制信號的帶寬寬得多的過程。
擴頻通信的工作方式有:
1. 直接序列擴頻(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工作方式,簡稱直擴(DS)方式
直接序列擴頻方式所謂直接序列(DS-DirectSequency)擴頻,就是直接用具有高碼率的擴頻碼序列在發(fā)端去擴展信號的頻譜。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擴頻碼序列去進行解擴,把展寬的擴頻信號還原成原始的信息。
2.跳變頻率(FrequencyHopping)工作方式,簡稱跳頻(FH)方式
跳變頻率方式另外一種擴展信號頻譜的方式稱為跳頻(FH-FrequencyHopping)。所謂跳頻,比較確切的意思是:用一定碼序列進行選擇的多頻率頻移鍵控。也就是說,用擴頻碼序列去進行頻移鍵控調(diào)制,使載波頻率不斷地跳變,所以稱為跳頻。
3.跳變時間(TimeHopping)工作方式,簡稱跳時(TH)方式
跳變時間工作方式與跳頻相似,跳時(TH-TimeHopping)是使發(fā)射信號在時間軸上跳變。首先把時間軸分成許多時片。在一幀內(nèi)哪個時片發(fā)射信號由擴頻碼序列去進行控制。可以把跳時理解為:用一定碼序列進行選擇的多時片的時移鍵控。
4.Chirp方式 寬帶線性調(diào)頻(ChirpModulation)工作方式,簡稱Chirp方式
寬帶線性調(diào)頻方式如果發(fā)射的射頻脈沖信號在一個周期內(nèi),其載頻的頻率作線性變化,則稱為線性調(diào)頻。
5.混合方式
在上述幾種基本的擴頻方式的基礎上,可以組合起來,構(gòu)成各種混合方式。例如DS/FH、DS/TH、DS/FH/TH等等。信號頻譜一般說來,采用混合方式看起來在技術(shù)上要復雜一些,實現(xiàn)起來也要困難一些。但是,不同方式結(jié)合起來的優(yōu)點是有時能得到只用其中一種方式得不到的特性。例如DS/FH系統(tǒng),就是一種中心頻率在某一領帶內(nèi)跳變的直接序列擴頻系統(tǒng)。
跳頻屬于擴頻通信的一種試,有了跳頻之后,后來再慢慢有了其它的擴頻方式。也有人把海蒂·拉瑪稱為擴頻之母,但我認為把她稱為跳頻之母更準確。
討論二:
我們知道,尋呼時可以用TMSI或者IMSI來尋呼。那一個尋呼信令可以尋呼多少個TMSI或多少個IMSI?
PCH尋呼塊:由32位尋呼塊
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 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由MCC+MNC+MSIN組成,IMSI是15位十進制數(shù)字;
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臨時識別碼) TMSI是由MSC/VLR自行分配的4B的BCD編碼,并不斷地進行更換,TMSI是十六進制的八位數(shù)字。
C友觀點1:lishaohai1982、Xcvip06、飛翔之夢認為是PCH尋呼塊由32位數(shù)字組成,IMSI是15位數(shù)字組成,TMSI是是由8位數(shù)字組成,,然后進行相除即可得到答案。故一個尋呼信令可以尋呼4個TMSI,2個IMSI。
C友觀點2:祝我很帥 認為一個尋呼信令可以尋呼4個TMSI,而只能尋呼2個IMSI,是由某種運算得來,而不是因為PCH尋呼塊由32位數(shù)字組成,IMSI是15位數(shù)字組成,TMSI是是由8位數(shù)字組成,然后進行簡單的相除。
你的觀點是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五年陽光 于 2011-6-20 20:32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