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作為目前全球第一的科技公司,其輝煌和令廣大消費者癡迷的一面,我想已經無需再多說了。然而,很多年輕的朋友可能還不知道,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道路中,蘋果推出的產品也面臨過打臉般的失敗和不被看好的尷尬。今天,就隨著筆者一起來看看那些年,蘋果有哪些“敗筆”。
神壇背后 蘋果那些失敗的作品你知道嗎
Apple III
Apple III是蘋果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第一臺面向企業(yè)的電腦產品,相對于前代產品Apple II來說,Apple III的電路設計十分復雜,并存在很多的設計缺陷。例如通風設計不合理導致主板變形、用戶保存文件時經常奔潰,該機上市以后的不佳表現(xiàn)令蘋果公司一度蒙羞并降低了消費者對于其品牌的好感,該產品也于1983年宣布停售。
Apple III
并且,這款失敗的產品還售價不菲,上市初的售價高達7800美元。在當時,這一部電腦的價格可以在上海比較繁華的地段買一套房子,而那些當初真正為這款失敗之作買單的用戶,可謂是冤到家了。
Apple III高昂的售價對很多消費者仍有一定距離
不過雖然是一大敗筆,但筆者認為該產品也并非一無是處。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該機的外形設計,在上世紀80年代,這種大膽、簡潔的設計必定征服了不少的消費者,而之后逐漸普及的個人電腦體系在設計上也或多或少的借鑒了這一產品。
Newton(牛頓)掌上電腦
如果你還記得我國2005-2008年各種打著“掌上電腦”為賣點的那個特殊的時代,你一定會掌上電腦這個詞不為陌生。然而,所謂的掌上電腦也不過是一些諸如電子詞典和學習機的產品罷了,和電腦仍相差甚遠。
1993年推出的Newton
然而,蘋果公司早在1993年就推出了一款這樣的產品——Newton(牛頓)掌上電腦,Newton不僅是蘋果對掌上智能設備的首次嘗試,更是這個行業(yè)對于手掌尺寸的可移動設備的一次探水。筆者不知道它的存在對于之后出現(xiàn)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出現(xiàn)有著怎樣的深遠影響,但是必須要承認的則是這款產品至少看起來不是很成功。
Newton以及iPhone 4
Newton可以通過觸控筆手寫識別來捕捉用戶筆跡,支持編寫日程、查找聯(lián)系人等常用功能。而這款跨時代之作卻在1998年遺憾停產,有人稱是因為其手寫識別詞庫過小的問題,也有人指出是當年蘋果陷入財務危機不得不砍掉項目減少開支。
Lisa
Lisa是蘋果首次在擁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電腦領域作出的嘗試,于1983年以一萬美元的身價初次露面。據(jù)說,Lisa的命名來自于蘋果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的女兒,她在這個項目啟動的那一年誕生。不過,它同時還是“本地一體化軟件架構” (Local Integr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的首字母縮略詞。
1983年:Lisa
Lisa對于蘋果后期的Macintosh具有深遠影響,Mac開發(fā)早期的很多軟件設計均有Lisa完成。Lisa采用16位的摩托羅拉中央處理器,主頻為5MHz,內存為768KB(這在當時來說已經很高了),而動輒上萬美元的售價也讓很多喜歡它的消費者無力購買。
Lisa和喬布斯
據(jù)說,NASA(美國航天局)采購了一批Lisa后發(fā)現(xiàn),該機并不能實現(xiàn)其設計功能,讓人大跌眼鏡。再加上缺少軟件開發(fā)商的支持,該項目最終也未能存活多久,于1984年Macintosh的出現(xiàn)標志著Lisa時代的生命周期走向終結。
Macintosh TV
很多人都以為蘋果在2006年推出的Apple TV,是首次進軍電視行業(yè)的蘋果產品。事實上,早在1993年蘋果便推出了Macintosh TV。只不過這款產品相當糟糕,算得上是蘋果產業(yè)鏈上的一次黑點。
電視+電腦的:Macintosh TV
Macintosh TV是蘋果首次嘗試將電視機與電腦相結合的產物,采用了黑色機身,看上去很酷。它本身集成了有線電視卡,用戶可以觀看有線電視節(jié)目,并使用附帶的遙控器進行控制。遺憾的是,Macintosh TV本身搭載的32MHz摩托羅拉68030處理器速度偏慢,同時僅有8MB RAM,硬件性能甚至不如兄弟機型。
Macintosh TV
軟件方面,Macintosh TV運行System 7,整體效果不太理想。首先,它不具備畫中畫功能,意味著Macintosh TV只能運行在一種環(huán)境下,即Mac或電視,華而不實,體驗很一般,而其2099美元的高價也是令人咋舌。最終,這款產品只售出了大約一萬臺,上市僅四個月便從貨架上消失了。
Hockey Puck鼠標
如果以上幾款產品至少還在外形上符合我們對于蘋果一貫精美的外形設計的固有印象,那么接下來這款由蘋果推出的鼠標產品簡直可以用“丑哭”來形容了,這哪里是鼠標,這分明就是個蚊香。
丑哭的Hockey Puck鼠標
Hockey Puck鼠標與iMac G3同時發(fā)布,這款USB鼠標體積很小,難以操作,并且不符合人體力學工作原理。不僅如此,用戶在使用這款單鍵圓形鼠標時,還經常會出現(xiàn)上下顛倒情況。不僅僅是笨拙、丑陋,這款鼠標的連接線還特別短,僅有20cm,使用體驗可想而知。
Hockey Puck(圖片引自YOKAMEN)
蘋果很快終止了這款鼠標的后續(xù)開發(fā),隨后開始主打其名為Mighty Mouse新款鼠標。筆者在這里大膽的調侃一下,鼠標設計上的失敗或許是造就蘋果筆記本產品觸摸板強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小結:
雖然今天筆者從歷史的長河中淘出這么幾款蘋果公司的“敗筆”,但是其真正的意圖并非是意在調侃或黑蘋果公司,而是想告訴大家,如今已經這么偉大的一家科技公司,在不為人知的背后,也曾走過彎路、做出過錯誤的決策。然而,這些小毛病并不能影響到其今日的偉大,這也證明了神壇之路并非偶然好運可以走到,任何一家公司都會經歷在失敗中尋找出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