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愛范兒。
如今智能手機的最大賣點,無疑是各種“全面屏”,但還有一個賣點,可以說是經(jīng)久不衰,那就是拍照能力。
每一年,不管是 iPhone 還是各家 Android 廠商的旗艦都會用上更好的傳感器,每一個發(fā)布會都會不遺余力地展示最好的拍照能力。
不過,拋開最新的相機模組,升級的算法,當普通消費者用自己的雙眼去評判一張照片的好壞時,其實很難說出它到底比過去的產(chǎn)品有多大的進步。
而說到樣張,我可能就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但如果對升級后的相機參數(shù)沒什么概念,對廠商拍攝的樣張也信不過,此時,還有另一個條件可以左右你最后對一個手機拍照好壞的判斷,那就是 DxOMark。
100 分并不是滿分
國慶節(jié)期間的 Google 新品發(fā)布會,Pixel 2 和 Pixel 2 XL 如約而至,兩款新機最吸引人的地方,可能就是那顆單目攝像頭以及它的成像素質(zhì)了。
發(fā)布會上也很有意思,Google 話不多說直接甩出了 Pixel 2 的 DxOMark 評分,98 分,這個分數(shù)意味著 Google Pixel 2 是目前為止拍照得分最高的手機,也意味著,剛剛拿到 94 分的 iPhone 8 和三星 Note8,第一的位置還沒坐熱就被取代了。
作為同樣是消費者的我而言,面對 98 這樣的得分,第一反應肯定是,Pixel 2 就是當前拍照最好的手機了,而對于注重手機拍照的消費者而言,很有可能為分數(shù)更高的手機買單。
在幾個評分項中,Google Pixel 2 的在成像質(zhì)量上的得分為 99 分,三星 Note8 則為 100 分,也就是說,三星 Note8 的拍照能力要稍強于 Google Pixel 2。
但在攝像方面,Google Pixel 2 則以 96 分絕對高于 Note8 的 84 分,而將所有數(shù)據(jù)綜合在一起,Google Pixel 2 最終為 98 分,Note8 則為 94 分。
面對即將達到 100 分的手機相機評分,DxOMark 表示,100 分并不是終點。
DxOMark 都測什么?
DxOMark 的測試內(nèi)容非常豐富,主要的幾項包括曝光、對比度、色彩、自動對焦、細節(jié)處理、噪點控制、畫質(zhì)劣化控制、閃光燈、變焦、背景虛化。
除了最終得分以及拍照和攝像的得分,DxOMark 也會給上面這些小項打分,而每一個手機廠商都會以 DxOMark 的打分作為其產(chǎn)品的賣點。
或許你認為一個第三方機構(gòu)的評測標準可以證明一臺設備拍照的優(yōu)劣,但似乎 DxOMark 的評分規(guī)則中存有一些爭議,尤其是當幾臺設備放在一塊比較時。
外媒 androidauthority 就認為,當 DxOMark 在評分項目中引入新的變焦評價后,這對很多手機拍照的最終得分是不公平的,一些支持長焦的手機較為受益,而且散景的得分也會相對較高,一般支持雙攝的設備在這兩個方面的得分都比較高(iPhone 8 Plus 和 Note8 明顯高于 Google Pixel)。
而除了手機拍照的評分,DxOMark 也對專業(yè)相機尤其是傳感器以及鏡頭的評分。但實際上, DxOMark 只是 DxO 公司業(yè)務的一部分,DxO 本身主要是一家咨詢公司。
換句話說,咨詢公司會收取費用,然后通過其在相機行業(yè)的數(shù)據(jù)及分析,為有需求的廠商提供給改進產(chǎn)品的建議。
而事實上也是,不少廠商會同 DxO 合作調(diào)教自家的設備,然后獲得最終的評分。而 androidauthority 則認為,DxO 的評分會讓用戶更快的做出購買選擇。
另外,DxO 也有專門的相機測試套件,將相機調(diào)試到適配測試套件的廠商,最終的得分也有可能比那些沒有測試套件的廠商高,這同樣有些不太合理,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評分排名的意義。
為高分掏腰包?
當消費者看到一個“有史以來”拍照評分最高的手機時,一個最終的得分或許能夠決定一個普通消費者可能的購機選擇。
而一個普通消費者,很難說去花上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去通讀 DxOMark 給出的詳細評測文檔,另外,就算讀完,也不是每一個消費者都能讀得懂的。
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只需要一點點“外力”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這錢花的不虧。新機到手,興奮之余誰還管那些細小的得分項。
這種感覺,其實跟看到一些設備突破天際的跑分時是一樣的,這是一種滿足感。
當然,對于 DxO 這樣一個咨詢公司來說,收取廠商們的費用進行評分和測試,本身并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可能還會使手機和相機的拍照能力越來越好。但評分的過程依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爭議,也可能有主觀的傾向。
對于我們而言,關注評測和選擇相信評分機構(gòu),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也成為我們購買產(chǎn)品時的參考,但當我們在面對越來越多的產(chǎn)品時,可能也已經(jīng)因此喪失了自己判斷和選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