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BSC 移動通信論壇
搜索
登錄注冊
網(wǎng)絡優(yōu)化工程師招聘專欄 4G/LTE通信工程師最新職位列表 通信實習生/應屆生招聘職位

  • 閱讀:495
  • 回復:0
最資深果粉的 iPhone X 評測:奠定未來10年基礎(chǔ)的新手機
mao_mao
論壇副管
鎵嬫満鍙風爜宸查獙璇? style=


 發(fā)短消息    關(guān)注Ta 

C友·鐵桿勛章   管理·勤奮勛章   C友·進步勛章   管理·優(yōu)秀勛章   C友·貢獻勛章   “灌水之王”   紀念勛章·七周年   管理·標兵勛章   活動·積極勛章   財富勛章·財運連連   財富勛章·大富豪   財富勛章·小財主   專家·終級勛章   財富勛章·神秘富豪   C友·登錄達人   紀念勛章·五周年   財富勛章·富可敵國   財富勛章·財神   財富勛章·富甲一方   財富勛章·鉆石王老五   活動·第二屆通信技術(shù)杯   紀念勛章·六周年   活動·攝影達人   紀念勛章·八周年   紀念勛章·九周年   紀念勛章·十周年   C友·技術(shù)大神  
積分 428896
帖子 85070
威望 5258128 個
禮品券 5423 個
專家指數(shù) 3546
注冊 2009-4-24
專業(yè)方向  移動通信
回答問題數(shù) 0
回答被采納數(shù) 0
回答采納率 0%
 
發(fā)表于 2017-12-31 22:51:52  只看樓主 

編者按: JOHN GRUBER可以說是最資深的果粉了。但是他絕對不是那種腦殘式的果粉。事實上,這篇關(guān)于IPHONE X的評測文章他是經(jīng)過了幾個月的試用后才寫出來的。里面有很多他結(jié)合歷史對蘋果戰(zhàn)略的思考。

一個計算機平臺越是流行,它遭遇的束縛就越大。一個平臺只有在被廢棄時才算“完成”。它需要不斷演進來保持相關(guān)性,但以不熟悉的方式做出改變而不惹惱活躍用戶群是很困難的。在熟悉的基礎(chǔ)上追加新功能只能讓你走這么遠了——最終東西會變得過于復雜,尤其是當現(xiàn)在需要的東西跟10年前(或更早)行得通的設計決定沖突時。

最終,不可避免地,漸進式改進把一個平臺逼到了角落。必須有所舍棄。

這在1990年代中期經(jīng)典的Mac OS身上發(fā)生過,當時該操作系統(tǒng)特定的技術(shù)約束使得平臺看起來在抱殘守缺。經(jīng)典的Mac OS沒有保護模式內(nèi)存,采用的是協(xié)作式而不是搶占式的多任務。沒有保護模式內(nèi)存意味著系統(tǒng)的每一個進程都可以讀寫RAM的任何地方——包括其他進程的內(nèi)存以及OS本身所占的內(nèi)存。協(xié)作式多任務意味著何時放棄CPU給其他進程得由每一個應用自己決定。如果一個應用希望使用整個CPU,它是可以辦得到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今天看來,原來的Mac基本上就是一個進程,而應用更像是運行在那個進程里面的插件。在1984年的時候,這些都屬于絕對合理的設計決定。保護模式內(nèi)存,搶先多任務處理,以及一個強大的OS內(nèi)核在計算機只有一顆8Mhz的CPU以及128KB的RAM時根本是不可行的。實際上,原先的Mac根本就沒有多任務處理,那是在1985年4月Andy Hertzfeld發(fā)布了Switcher——也就是MultiFinder的前身之后才有的。

1990年代中期的蘋果所面臨的問題是Mac因為出色的第三方軟件庫很火而變得流行,但因為底層OS的老朽而陷入了麻煩。但蘋果無法在不打破應用軟件的情況下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這正是后來的Mac OS X身上發(fā)生的事情。舊的軟件運行在一個虛擬的“經(jīng)典”環(huán)境——基本上,舊的經(jīng)典Mac OS的虛擬版是在現(xiàn)代的Mac OS X里面跑的。新軟件——利用了Mac OS X的現(xiàn)代API、新功能以及新的外觀的app——需要用不同(Cocoa)或者更新過(Carbon)的API來編寫。這種過渡見效了,今天Mac繼續(xù)取得成功就是例證,但是卻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差不多用了10年。對于牽涉其中的每一個人——用戶、開發(fā)者以及蘋果自己來說,這個過渡過程都是痛苦的,不和諧的。

在我看來,蘋果在iPhone X的嘗試是前所未有的——這是對一個驚人流行和成功的平臺的一次徹底的反思,同時又避免了顛覆性的痛苦轉(zhuǎn)變。

2007年的iPhone和1984年的Macintosh有好幾點相似之處。這兩個都引入了新的基礎(chǔ)范式并迅速成為競爭平臺的標準——1984年的GUI,2007年的多點觸控。二者都是由喬布斯領(lǐng)導的相對小規(guī)模的團隊創(chuàng)建的。但它們最大的相似點——或者至少對本次討論而言最突出的一點——是這兩個一開始都背負著嚴重的技術(shù)限制。8 Mhz CPU、128 KB RAM以及400 KB的軟盤(最初的Mac機唯一的存儲形式)是不夠的。類似地,原先的iPhone的CPI、128 MB內(nèi)存,以及基于EDGE的無線網(wǎng)絡也是不夠的。這兩款產(chǎn)品都取得了成功——并且盡管存在技術(shù)限制也被用戶厚愛——正是把它們帶到人世的設計師和工程師才華橫溢的最好證詞。

有一點根本的不同:iPhone在10年前遇到的障礙不是技術(shù)性的(正如前面提到的經(jīng)典的Mac OS2的架構(gòu)性缺陷),而是概念性的。以下是iPhone作為一個平臺在過去10年經(jīng)歷的部分標志性變化:

iPhone 4(2010年):視網(wǎng)膜顯示。

iPhone 5(2012年):縱橫比從3:2變成16:9。

iPhone 5S(2013年):Touch ID。

iOS 7(2013年):用戶界面更新

iPhone 6和6 Plus(2014年):更大屏幕。

不過這些最終都是原先iPhone的演進。從2007年的初代iPhone到2017年的iPad Pro和iPhone 8有著一條清晰的演進路徑。iPhone 5S的時候,主畫面按鈕獲得了超級能力——通過指紋驗證你身份的能力——但這只是它在之前所做一切的補充。iOS設備的前面一直都有而且也只有兩樣東西——觸摸屏和主畫面按鈕。實際上,iPhone X甚至比iPad還要徹底地改變了iOS。在顯示屏和主畫面按鈕的角色方面,iPad其實是——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是——“不過一臺大的iPhone罷了” 。

然而,iPhone X卻制造了分裂,這種分裂無疑于對這類產(chǎn)品進行了一次重啟。

蘋果并沒有刻意讓大家注意這一點,但其實現(xiàn)在有著兩個版本的iOS 11——我把其中一個叫做“iOS 11 X”,這個只在iPhone X上面跑,還有一個叫“iOS 11 Classic”,跑iPhone X以外的其他。

iOS Classic的一個基本前提是運行中的app獲得整個顯示,而主畫面按鈕是你跟系統(tǒng)交互退出當前app去到其他app的方式。在Touch ID之前,主畫面按鈕甚至還貼上了一個完全空白的“app”圖標,這是一種非常有才的做法。

隨著時間轉(zhuǎn)移,主畫面按鈕的責任不斷擴大,變成了包羅以下這些角色:

屏滅時單擊:喚醒設備。

屏亮時單擊:回到主畫面。

雙擊:切換到多任務切換器。

三擊:配置訪問快捷方式。

手指接觸:通過Touch ID進行身份驗證。

雙點(Double-tap,不是單擊):喚醒可達性。

按下并保持:喚醒Siri。

到了iOS 11X,幾乎主畫面按鈕的每一個角色都已經(jīng)被顯示屏替代了,剩下的則充分交給了側(cè)邊按鈕:

喚醒設備:點一下屏幕。

回到主屏:從屏幕底部往上拉一下。

轉(zhuǎn)到多任務切換器:從底部往上拉久一點。

多任務還有個更好的方式:主畫面指示器橫向掃屏。

可達性快捷方式:三擊側(cè)鍵。

驗證:看著屏幕就行。

可達性(Reachability):在屏幕邊緣向下滑。

Siri:按住側(cè)鍵不放。

頭幾天使用iPhone X對我來說是比較棘手的。我的拇指不斷想找home鍵但是卻找不到,尤其是在多任務的時候。一周之后,感覺才開始正常點。今天,在上手了2個月之后,我的感覺已經(jīng)變成了“什么是home鍵?” 實際上,我對iPhone X的適應已經(jīng)使得用起iPad來就像是個時代錯誤——在iPad我還想著從下往上掃屏回到主畫面。

簡而言之,通過iPhone X,蘋果把跟app交互的主要手段——觸摸屏和主畫面按鈕——從兩種變成了一種,并且營造了一個更好、更完整、更有機的體驗。(編者注:Android機早就這樣了,不是嗎?)

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蘋果做出的一個東西引起大量注意:Face ID。不過這方面他們做的其他一些事情基本上就被忽視了。在屏幕任何地方點一下都能喚醒是那么的自然,以至于我在想我們過去這么久都不這么做究竟是怎么過來的(這是我現(xiàn)在使用iPad的另一個沮喪指出——我點一下屏幕預期會喚醒它。我得按一下按鈕才能喚醒似乎太愚蠢了)。唉,不過iPhone X并沒有提供最新的iPad Pro引入的ProMotion功能,這項功能可以把動態(tài)屏幕刷新率提高到120Hz。不過它的確以120Hz來跟蹤觸摸輸入,比所有其他iPhone手機速率提高了1倍。其結(jié)果是手勢跟蹤的動畫變好了。那種感覺不太像是對觸摸做出響應的動畫演示,而更像是你的手指在實際操縱和移動屏幕上的東西,就好像它們是真實的物體一樣。在嵌入iPhone X的眾多新技術(shù)里面,用于觸摸的120Hz刷新率幾乎可以肯定是最不重要的一個,但它的確為讓手勢感覺就像跟系統(tǒng)的真正互動做出了貢獻。

點擊屏幕喚醒設備,在鎖屏上看裁剪版本的通知消息,然后當你被系統(tǒng)通過Face ID識別出來之后看著那些通告擴展來預覽內(nèi)容——這使得iPhone X感覺非常的鮮活,這是其他設備不能比擬的。你點它一下引起它的注意,然后它能夠識別你就是你。

鎖屏現(xiàn)在還是非常有用的:你可以點擊任何通告跳轉(zhuǎn)到目的地。有了Touch ID,當你點擊屏幕中央的特定通知之后,你就得馬上下拉到home鍵來進行身份驗證。過去我一直都認為這是很煩人的。但現(xiàn)在在使用iPhone X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是無法忍受的。

Face ID并非在每一方面都擊敗Touch ID。這里是有權(quán)衡取舍的,首先是在Face ID無效的場景。(比方說,大多數(shù)情況下戴太陽鏡它就識別不了,不過我喜歡的Ray Bans牌子的太陽鏡卻正好可以)。

考慮一下前面提到的那個在鎖屏狀態(tài)下打開通知的流程。Touch ID多加了一個步驟,每一次,即便是在完美工作的時候。Face ID并不完美——真的,我要么要進行第二次驗證,要么多求助于輸入PIN碼的情形要比Touch ID更多——但是它只有在出于某些原因失效的情況下才增加這些步驟。當它可以完美工作的時候,對我來說絕大部分時候都是這樣的,它的效果就非常好了。真的給人感覺就像是我的iPhone沒有密碼保護一樣。但Touch ID從來都沒有給人這種感覺。Touch ID給人的感覺像是解鎖設備的更好方式。Face ID給人的感覺就像你的設備從來都沒有鎖定過一樣。

iPhone本來就應該是這么用的。2007年1月,當喬布斯在Macworld Expo的舞臺上演示初代的iPhone時,“滑動就能解鎖”。不需要PIN碼。過去10年這個世界改變的方式之一是我們對設備的安全不再幼稚了。我相當肯定有那么幾年我的iPhone是不設PIN碼的;瑒咏怄i很有趣。輸入PIN碼則不然。

感謝Face ID,無需PIN的“滑動解鎖”又回來了。這個,對我而言,就是iPhone X的縮影。不管怎么看,它都從根本上改變了iPhone的使用方式。但它卻是以忠于原先iPhone精神的方式來做的。

這些是我對iPhone X最感興趣的總體情況。而不是這臺設備,尤其不是那顯示屏或者相機系統(tǒng)等——而是它改變了平臺的基本面,為將來10年每一年的漸進性改進奠定了基礎(chǔ)。不過這臺設備的一些特別細節(jié)還是值得注意的:

Apple Pay轉(zhuǎn)向Face ID對我來說是個勝利。你現(xiàn)在是通過雙擊側(cè)鍵喚出Apple Pay。我發(fā)現(xiàn)這個變化的有趣之處在于,盡管它打破了Apple Pay在其他iPhone手機上的操作方式,但跟你在Apple Watch上喚醒Apple Pay的方式確實一致的。跟點擊屏幕喚醒一樣——現(xiàn)在它跟Apple Watch的操作一樣了。

攝像頭隆起部分比任何其他iPhone都要大,也更突出了,不過對我來說,這反而讓它沒那么令人反感,F(xiàn)在它是個東西了。而原先在iPhone 6和6 Plus上的隆起則像是個瑕疵。如果一定要凸出來的話,讓它就干凈利落地突出來就是了。我還喜歡iPhone X相機突出部分的邊緣跟手機背面是垂直而不是傾斜的做法。這讓它看起來不怎么像是手機背面的鏡頭,而更像是一整個相機貼在手機背面。

幾周之后,我已經(jīng)對home指示符感到厭煩。把它變成全白或者全黑對于新用戶來說也許是個好主意,讓它的功能可見性盡可能的顯著。不過一旦你習慣了之后,就會覺得那是個非常顯眼的障礙。我希望它可以做得更微妙一點,比方說半透明這樣。我預計將來的iOS版本會把home指示符做得更隱晦一點。

當內(nèi)置鬧鐘響起來的時候,只要你望向屏幕音量馬上就會逐步變小。這絕對是非常吸引人的。

硬件靜音開關(guān)仍然保留。如果說蘋果有取消這個開關(guān)的時機的話,iPhone X本來應該是最好的時候。現(xiàn)在iPhone X仍保留在我看來是因為蘋果認為它仍有存在的必要,至少在可見的未來是這樣。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這個靜音開關(guān)的話,你可能會想“他們當然會保留靜音開關(guān)啊,取消掉才是糟糕的事!钡撬麄儙啄昵熬腿∠薸Pad上的靜音開關(guān),而且蘋果對物理按鈕的反感是出了名的(從新MacBook Pro上的Touch Bar可見一斑)。出于我一直無法理解的原因,Android手機制造商似乎愿意抄襲他們能夠抄襲的蘋果的一切(甚至連不能抄的也超),但是卻沒有一個跟著蘋果設置靜音開關(guān),盡管其實這個東西極其有用。

不銹鋼的界面外觀要比鋁合金奢華多了。iPhone X放進兜里或拿在手里感覺并不比iPhone 7或者8要大,但的確感覺分量更重,更莊重了。

True Tone集中體現(xiàn)了設備上有了你就不會留意,但沒了你就會抓狂的那種功能。視網(wǎng)膜分辨率也是這樣。自從切換到iPhone X之后,我已經(jīng)好幾周都沒考慮過True Tone的事情了。可一旦我看到?jīng)]有True Tone的iPhone一眼,我就開始受不了了。

在用過iPhone X幾周之后對它進行評判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再用回iPhone 7看看(或者任何之前的iPhone手機)。我馬上注意到:屏幕看起來非常小,晚上的時候顏色太冷了(因為缺少了前面提到的True Tone的緣故),而完全尖角的屏幕看起來太過粗糙了。圓角屏幕邊緣也許會給人以噱頭的感覺,但實際感覺確實更加有機和精細。就像一位睿智的人一度指出過那樣,圓角矩形無所不在。就像True Tone一樣,我不再留意iPhone X的圓角了,但開始注意到其他iOS設備的方角并感到煩擾了。

豎屏使用的時候我沒有注意到那道凹槽,我只有在看視頻、使用攝像頭或者玩游戲的時候才橫著拿手機。我玩游戲并不多。但蘋果的確應該在橫屏顯示的時候把凹槽隱藏起來(其實他們在相機app的時候就是這么做的)。

對我而言現(xiàn)在其他iPhone手機的前額和下巴要比X上的凹槽顯得突兀多了。在我看來純粹是“浪費地方!”

在iPhone X上,當手機開啟了熱點會話(藍色)時,iOS 11現(xiàn)在會在頂部左“耳”位置用小的顏色藥丸狀的指示器,還有一個活躍地圖導航會話(藍色),一個背景通話(綠色),或者屏幕正在錄制中(紅色)。iOS Classic的時候,這些指示器都是同一種顏色的,但卻占據(jù)了整個狀態(tài)欄。這些指示器的舊設計在視覺上太過突出了,而且完全阻止了你點擊狀態(tài)條將當前視圖滾動到頂部。因為這些指示器其中一個處在活躍狀態(tài)而沒法使用滾動到頂部的快捷方式是毫無道理的——我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時,都會讓我感覺這是一項笨拙的設計。到了iPhone X時這些指示器終于感覺找到了合適的家了。

新的狀態(tài)欄不再有地方留給數(shù)字化的電池使用占比了。你可以在控制中心看到數(shù)字占比,在鎖屏狀態(tài)下設備充電時也能看到,但已經(jīng)沒有電池用量占比一直顯示的選項了。我一直都不是數(shù)字電量消耗占比的粉絲——對我來說,這除了給人帶來焦慮以外什么用都沒有。要我說,大多數(shù)時候你基本上都只需要了解大約的剩余電量情況。但,部分人不同意這個。如果這個仍然存在爭議的話,蘋果應該考慮讓打擊在圖標和數(shù)字占比之間做出選擇。

新的狀態(tài)條設計大部分時間還把運營商的名字從屏幕上去掉了(在鎖屏和控制中心還可見)。狀態(tài)條的運營商字符一直都令我很氣憤——這這好像是在我的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個廣告一樣,即便我就是付錢給他們的人。

iPhone X的鏡面后背不會產(chǎn)生像深黑色的iPhone 7那樣的劃痕或者“微刮傷”。我在在我的手機(太空灰)上發(fā)現(xiàn)了兩個很小很細的微刮傷,這是在我不用保護套的情況下使用了一個多月之后才產(chǎn)生的。我妻子(白色款)的也有一些。不過你要非常仔細才能看到。

我仍然認為對于要做最小的iPhoneiPhone X仍然太大了。這款設備放在兜里或者拿在手上并不覺得太大。就像某人自打3年前攜帶一部4.7英寸的iPhone 6手機的感覺一樣,就設備而言iPhone X感覺的確是一樣的大。但無邊框的顯示帶來的額外屏幕尺寸給單手操作帶來了困難。除了明年引進尺寸更大的Plus版iPhone X以外,我還希望能看到除了尺寸小一點以外功能和設計元素一樣的SE版出現(xiàn)。雖然我對此不是翹首以盼,但樂意看到。我本人甚至都不一定就喜歡小一點的(但是愿意嘗試一下)——不過這對于那些看重單手操作的人來說會很好。

iPhone X的價格比iPhone 8高是不是合理的呢?64GB和256GB的iPhone X分別為999美元和1149美元。比同等規(guī)格的iPhone 8貴了300美元,比iPhone 8 Plus貴了200美元。這個溢價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攝像頭,不銹鋼(而不是鋁合金)機身,帶True Tone的無邊框OLED顯示屏,以及Face ID。但你還得到了一些沒法進行比較的東西——某種生活樂趣。對iPhone X更高定價提出質(zhì)疑的人在我看來他們質(zhì)疑的不是這部手機,而是認為手機都不應該這么貴。正如我今年早些時候指出那樣,如果我們的筆記本和平板電腦都可以定價超過1000美元的話,為什么手機就不能呢?尤其是考慮到對于很多人來說,手機是使用最頻繁、最重要的設備,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是(編者注:如果論起硬件配置和辦公的便利性的話,手機還是沒法跟筆記本相比的吧)。

我記不起有那個iPhone 8的評測沒提到期望值更高的iPhone X的(包括我自己的評測)。但不提iPhone 8的話你也沒法理解iPhone X。2010年,在iPad推出幾個月后,我說(試圖平息那些認為iPad是Mac的終結(jié)者的恐懼)Mac的厚重使得iOS在概念上仍保持輕量。類似地,對iPhone 8的熟悉程度使得iPhone X可以重新發(fā)明一切,可以去打破平臺的基礎(chǔ)約定。

沒人需要被迫接受iPhone X的改變。如果你想要一臺自己熟悉的新iPhone,你可以去買有著同樣的A11“Bionic”系統(tǒng)芯片,同樣出色的相機、屏幕也幾乎一樣好、有著屢試不爽的Touch ID,甚至像感應式充電這樣的新功能(對于該iPhone平臺來說)的iPhone 8或者8 Plus——而且還可以省幾百美元。

短期而言這個平臺分叉是對一致性的打擊。解鎖手機,回到主畫面屏幕,在app間切換,通過生物計量驗證,喚醒Siri,截屏,關(guān)機——所有這些任務在iPhone X上面都是用完全不同迄今為止任何其他iPhone(包括iPhone 8在內(nèi))的方式完成的。

這在蘋果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在所有的消費者計算史上不是的話——同一版本的OS,基于OS所運行的硬件而提供了2種如此截然不同的界面。從開發(fā)者的角度來看,iOS 11是有著各種不同尺寸(SE、正常、Plus、X、iPad、iPad Pro)的一個OS。不過從用戶的角度看,“OS”是你跟系統(tǒng)的交互方式。再次地,這感覺就像是由兩個不同的iOS 11——我止不住要想這是多么的怪異。

從就iPhone到iPhone X的切換這種差異遠不如從iPhone切換到任何Android設備的差異大。但其差異仍然是根本性的。

為什么不把iPhone X上面更多的不同引入到其他運行iOS 11的手機上呢?iPhone X需要這些手勢是因為它沒有home鍵。但經(jīng)典iPhone卻是可以支持的——蘋果沒理由不增加那些從下往上滑回到主畫面的手勢給所有的iOS設備。他們本來也可以將控制中心變成從右上角向下滑出來應用到所有iOS設備。但他們并沒有這么做,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希望跟過去來個一刀兩斷,在新舊之間,在熟悉和新穎之間要有一條清晰的分界線。

iPhone X的一些體驗是沒有在舊設備上體驗的。理論上在非X的iPhone上你是可以從下往上滑回到主畫面,但你沒法從下往上滑來解鎖鎖屏,因為那需要Face ID。反之,在iPhone X上你也沒地方可以體驗Touch ID。X上沒有“把手指放到這里”的體驗。指紋掃描放在屏幕底部還是失敗背面都沒有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不協(xié)調(diào)。

給我們留下的是一個真正獨特的情況。蘋果正在嘗試擺脫iOS歷史性的界面,一次一款設備。今年是iPhone X。也許明年會延續(xù)到幾種iPhone型號?赡躨Pad也很快了?但你接下來需要知道的是,所有新的iOS設備都會用這個,此后不出幾年之內(nèi),大多數(shù)激活在用的iPhone手機都將使用它——同時又不會經(jīng)歷一次平臺級的劇變(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話,也可以稱之為一次創(chuàng)傷)。

iPhone X不是一家過分嚴謹?shù)墓舅鶠。對全球最賺錢的平臺進行如此激進的改變是有風險的。但蘋果把注押在了自己團隊的品味上,他們在開發(fā)期間可是天天都用住iPhone X的。對于像iPhone這么成功和流行的平臺來說僵化也是一種風險——害怕做出不受歡迎的改變會導致平臺供應商做不出重大的改變。不過另一個風險則是傲慢——為了改變而改變,只是想炫耀一下蘋果那幫家伙還是那么聰明的話聰明一定會被聰明所誤。

在使用了iPhone X兩個月之后,我確信蘋果是成功的。iPhone X是一次勝利,對有著10年歷史的平臺進行的一次令人愉悅的概念現(xiàn)代化,一種在我這使用iPhone X之前并不認為自己需要的現(xiàn)代化。iPhone X對自己的聰明表現(xiàn)得非常低調(diào)。一切看起來就像是新的常態(tài)一樣,而且有著很多的樂趣。

原文鏈接:https://daringfireball.net/2017/12/the_iphone_x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掃碼關(guān)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lǐng)取以下5G精品資料
  • 1、回復“YD5GAI”免費領(lǐng)取《中國移動:5G網(wǎng)絡AI應用典型場景技術(shù)解決方案白皮書
  • 2、回復“5G6G”免費領(lǐng)取《5G_6G毫米波測試技術(shù)白皮書-2022_03-21
  • 3、回復“YD6G”免費領(lǐng)取《中國移動:6G至簡無線接入網(wǎng)白皮書
  • 4、回復“LTBPS”免費領(lǐng)取《《中國聯(lián)通5G終端白皮書》
  • 5、回復“ZGDX”免費領(lǐng)取《中國電信5G NTN技術(shù)白皮書
  • 6、回復“TXSB”免費領(lǐng)取《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圖解
  • 7、回復“YDSL”免費領(lǐng)取《中國移動算力并網(wǎng)白皮書
  • 8、回復“5GX3”免費領(lǐng)取《 R16 23501-g60 5G的系統(tǒng)架構(gòu)1
  • 對本帖內(nèi)容的看法? 我要點評

     
    [充值威望,立即自動到帳] [VIP貴賓權(quán)限+威望套餐] 另有大量優(yōu)惠贈送活動,請光臨充值中心
    充值擁有大量的威望和最高的下載權(quán)限,下載站內(nèi)資料無憂

    快速回復主題    
    標題
    內(nèi)容
     上傳資料請點左側(cè)【添加附件】

    當前時區(qū) GMT+8, 現(xiàn)在時間是 2025-01-10 00:18:25
    渝ICP備11001752號  Copyright @ 2006-2016 mscbsc.com  本站統(tǒng)一服務郵箱:mscbsc@163.com

    Processed in 0.5379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聯(lián)系我們 - 移動通信網(wǎng) - 移動通信論壇 - 通信招聘網(wǎng)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