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太平洋電腦網(wǎng)
手機拍照能力越來越強,加上與生俱來的便攜性,甚至在攝影、新聞等專業(yè)領(lǐng)域逐漸蠶食了單反相機的地位。
我們也常會在手機上回味攝像頭記錄下來的美好瞬間,但這些照片一旦去到電腦或大屏的電視,似乎又變得沒有我們在手機上看那么“美好”。
為什么手機拍出來的相片在手機上看很不錯,但放在電腦上觀看就突然不好看了?下面我們就來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屏幕分辨率
在手機和電腦上的觀感有所不同,第一原因首先要讓分辨率背鍋。
目前手機主流分辨率基本上都維持在FHD以上的水準,甚至去到2K或者4K,在千元機上也很少能見到HD級別的分辨率了。主流屏幕尺寸維持在6英寸左右,意味著其顯示的像素密度達到264PPI,甚至去到300PPI以上的水準。
所以在手機上,我們看到的超高精細度的照片縮圖,畫面銳度更高,同等面積也有更清晰的細節(jié),觀感更佳。
手機屏幕尺寸PPI對照表 |
|
尺寸和分辨率 | PPI |
iPhone 43.5英寸 960x640 | 330 |
iPhone 8 Plus 5.5英寸 1920x1080 | 401 |
iPhone X 5.8英寸 2436x1125 | 458 |
Galaxy S9 5.7英寸 2960x1440 | 570 |
Xerpia XZ P 3.5英寸 3840x2160 | 861 |
這個表列出了目前比較常見的手機分辨率,F(xiàn)HD和2K級別為主流,并還有4K級別這樣可怕的存在。
反觀電腦屏幕,即使在千元手機已經(jīng)用上FHD屏幕的現(xiàn)在,仍然有不少入門筆記本還有用著祖?zhèn)?366x768分辨率,而即使是主流的桌面顯示器,也只是1080P級別。在網(wǎng)吧、專業(yè)工作室,可能才會看到有4K顯示器的出現(xiàn)。那么,它們的解析度如何呢?
主流顯示器尺寸PPI對照表 |
|
尺寸和分辨率 | PPI |
19英寸 1440x900 | 90 |
21.5英寸 1920x1080 | 102 |
27英寸 1920x1080 | 82 |
27英寸 2560x1440 | 109 |
23.6英寸 3840x2160 | 195 |
從上面這個表顯而易見,即使是23.6寸的“小顯示器”配上4K級別也只有195的PPI,基本是現(xiàn)在主流智能手機的一半。目前主流4K顯示器大多是27寸甚至更高,所以像素密度還會下降,更不用說那些只有1080P級別的產(chǎn)品了。
演示用,非實際屏攝效果
像素密度下降,導致的后果是什么呢?打個比方說,在iPhone 8 Plus和21英寸1080P顯示器觀看同樣大小的畫面,前者顯示的像素密度是后者約4倍,提供的銳利程度和細節(jié)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了。
所以我們在手機上的照片看起來很“毒”很銳利,在顯示器看卻“糊”到懷疑自己的眼睛。
屏幕色彩、材質(zhì)
第二個背鍋俠,屏幕色彩跑不掉。由于產(chǎn)品定位的不同,手機和電腦的屏幕材質(zhì)選用有很大的不同。
放大觀看的手機屏幕
手機是我們?nèi)粘kx不開的設(shè)備,意味著我們會用各種姿勢使用它。走著玩手機、躺著玩手機、邊做俯臥撐邊煲劇…手機屏幕的可視角度必須滿足我們對色彩的需要,從四面八方看,不會變色泛白的手機才能稱之為合格。
及格往上的,手機屏幕也更加追求屏幕的準度,不只是sRGB色域,DCI-P3色域等更寬泛的色域標準已經(jīng)成為旗艦手機的標配,無論是發(fā)色還是顏色準度,都達到目前顯示技術(shù)的主流偏上水準。
高色域和高準度,主要得益于手機面板的發(fā)展,即使是千元手機,IPS屏幕也是及格線的產(chǎn)品,更好的OLED屏幕,基本上成為高端手機屏幕的主流,色彩和對比度表現(xiàn)自然不用說,看上去就是爽。
而電腦就很大不同,我們不可能抱著顯示器在床上玩電腦,更多的是端正地坐在電腦桌前,以固定的角度觀看,因此電腦屏幕的材質(zhì)不需要太優(yōu)秀,只要從正面看不變色,顏色不跑偏,基本能滿足很多人的需求。
iPhone 8 Plus對比Macbook Air屏幕
并且由于尺寸更大,電腦顯示器實現(xiàn)廣色域的難度也更大,且成本高。配備DCI-P3色域支持的顯示器分分鐘比普通顯示器賣貴一半的價格,所以主流用筆記本、顯示器在顏色顯示要輸手機一大截。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放在上面看,自然都是灰沉沉的了。
目前許多電腦顯示屏幕仍然采用TN材質(zhì),甚至入門級的4K顯示器也有采用,雖然灰階響應速度快,但TN屏最大的缺點就在于可視角度不佳,發(fā)色也比較一般,所以在好看的手機照片,除非用后期軟件拉高飽和度,否則看上去就一點感覺都沒有了。
Mate 10對比Macbook Air屏幕
對比一下TN屏和OLED屏幕的差距,電腦的黑色略帶灰灰的感覺,紅色、綠色也不夠鮮艷,而手機OLED則非常養(yǎng)眼,能瞬間抓住眼球的色彩。不過在眾多TN屏里面,Macbook Air的色準還是比較不錯的,就是分辨率和可視角度差強人意。
同樣的照片放在電腦和手機上看就像加了一層灰蒙蒙的濾鏡?不是你手機拍照不行,是你該換顯示器啦。
后期調(diào)校
說完兩個比較實在的背鍋俠,下面就要來說一些比較玄學的東西。手機的照片為什么感覺比在電腦上好看,主要還是廠商優(yōu)化的功勞。
畢竟手機和專業(yè)相機相比,傳感器尺寸的差距是短時間讓拍照表現(xiàn)追上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軟件上做出一些優(yōu)化,并利用手機小屏幕的優(yōu)勢,讓觀看者的大腦認為:“哎呦這照片還不錯噢”的感覺。
所以手機拍照表現(xiàn)并不單是靠攝像頭的實際能力,一些千元級別的手機想要拍照好看,在自身硬件限制下加以調(diào)校,就能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憑借軟件優(yōu)化,百元機也能有中端拍照水準
銳度不足怎么辦,直接銳化,讓細節(jié)看上去很銳利。顏色不夠飽和怎么辦,來個AI色彩濾鏡,讓你手機拍出的照片瞬間獲得“毒!德味!大師!學習了!”的稱贊。但放在電腦顯示器看就會發(fā)現(xiàn),過渡銳化失真畫面、過于飽和的顏色、還有被涂抹到一塊塊油畫般的細節(jié)。
某款千元價位機型的MTF曲線
在一些千元手機的MTF曲線可以看到,有明顯銳化處理造成的“駝峰”現(xiàn)象(曲線駝峰越高,說明銳化越多),并且MTF50P數(shù)值明顯低于MTF50數(shù)值,從而說明有后期銳化照片。
HTC U12 MTF曲線
除非手機拍照真的到比較出色的水平,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改觀,即使色彩不夠手機上上看。拿DXO拍照僅次于P20 Pro的HTC U12+舉例。其MTF 50P數(shù)值達到1294 LP/PH,與MTF50相差無幾,意味著幾乎沒有后期的銳化,解析度極佳。這樣的照片放在電腦上看,同樣令人滿意。
開啟濾鏡后Mate 10的ΔE表現(xiàn)
人不一定喜歡真實的東西,反而是喜歡比較粉飾過的事物。例如相當經(jīng)典的華為Leica色彩。在標準模式下,Mate10拍出的色準很高,而開啟濾鏡后顏色就開始放飛自我,去到ΔE>18.6 。雖然顏色“跑偏”,但卻是讓人養(yǎng)眼的跑偏,放在朋友圈分享,開啟濾鏡的必會獲贊更多。
所以在目前許多中低端手機還需要后期優(yōu)化的前提下,手機照片放在電腦上的觀感就不會太好了。因為放大之后,銳化、涂抹等后期加工的破綻就自然出現(xiàn)。單反等專業(yè)相機在電腦上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那是因為其解析度已經(jīng)相當出色,放大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區(qū)別。
手機照片放在電腦上為什么看起來畫質(zhì)會變差?可能不是電腦的鍋,而是你的手機欺騙了你。
結(jié)語
為什么手機上看照片都很美好,放在電腦上看卻慘不忍睹,背后既有電腦的原因,也有手機的原因。
以后電腦屏幕越來越好,手機拍照能力逐年變強,這種差距可能就不一定會存在了。要不要趁現(xiàn)在,給自己一個借口購入高端顯示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