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智能手機業(yè)界似乎并沒有太多突破之處,除了蘋果引入的劉海屏(實質是3D結構光Face ID)之外,大多國內廠商都像走進死胡同一樣追求高屏占比全面屏。然而,一直被推崇的無線充電以及屏下指紋技術并沒有被廣泛推廣,下面就聊聊當中的細節(jié)。

無線充電:效率與效益問題
無線充電技術曾經被認為是2018年旗艦手機的標準配置,然而事實是市面上并沒有出現太多相關產品,國產手機支持無線充電的更是屈指可數。當中,最大原因還是效率問題。目前市面主流無線充電效率普遍僅有10W,而相關技術研發(fā)方依然把精力用在有線充電的極限充電速度提升,無線充電的發(fā)展進程其實沒有想象中快。

其次,無線充電需要配件支持,目前主流的無線充電底座價格并不算便宜(某寶各種山X貨除外),且效率與安全防護能力不足,更無法讓用戶形成使用習慣。由此可見,要普及無線充電還有一段路程。

屏下指紋:安全性成為阻礙
當我們一邊嗤笑蘋果iPhone以及三星都十分“落后”的同時,其實大家有沒有考慮過為何這兩個擁有智能手機業(yè)界最強技術的品牌沒有采用屏下指紋?說白了就是安全問題。蘋果花費大精力研發(fā)Face ID技術,其實主要還是從安全角度出發(fā),因為3D結構光的生物識別擁有比傳統(tǒng)拍照、紅外等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數,蘋果才會不計成本對其開發(fā)。

也有不少國外的數碼KOL贊同,目前屏下指紋識別技術違背初衷:我們不是為了追求屏占比或者設計而用指紋相關技術,出發(fā)點歸根到底都是安全。當然,隨著多家廠商發(fā)力,接下來屏下指紋安全度肯定會持續(xù)上升,但至少現在市面方案歸根到底都是不夠成熟的。
對于這兩項功能的存在合理性以及實用性其實也是見仁見智,但筆者個人觀點認為,如果你也覺得有一些功能還沒有成熟,或許不必要花大價錢去為這些半成品買單。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1、回復“YD5GAI”免費領取《中國移動:5G網絡AI應用典型場景技術解決方案白皮書》
2、回復“5G6G”免費領取《5G_6G毫米波測試技術白皮書-2022_03-21》
3、回復“YD6G”免費領取《中國移動:6G至簡無線接入網白皮書》
4、回復“LTBPS”免費領取《《中國聯(lián)通5G終端白皮書》》
5、回復“ZGDX”免費領取《中國電信5G NTN技術白皮書》
6、回復“TXSB”免費領取《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圖解》
7、回復“YDSL”免費領取《中國移動算力并網白皮書》
8、回復“5GX3”免費領取《 R16 23501-g60 5G的系統(tǒng)架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