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網絡流量簡而言之就是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就像要根據來往車輛的多少和流向來設計道路的寬度和連接方式一樣,根據網絡流量設計校園網絡是十分必要的。
“80 /20”規(guī)則
在傳統(tǒng)網絡中,一般將使用相同應用程序的用戶放到同一工作組中,他們經常使用的服務器也放在一起。工作組位于同一物理網段或VLAN(虛擬局域網)中。這樣做的目的是將網絡上客戶機與服務器之間產生的數據流量限制在同一網段中。在同一網段,可以使用帶寬相對高的交換機連接客戶機和服務器,而不必使用帶寬相對較低的路由器。
將大部分網絡流粒制在本地的這種網絡設計模式,被稱為“80/20規(guī)則”,即80%的網絡流量是本地流量(采用交換機交換數據),在同一網段中傳輸;只有20%的網絡流量才需要通過網絡主干(路由器或三層交換機)。
“80/20”規(guī)則中的“80”和“20”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數字,應該理解為網絡流量分布的方式,即大部分網絡流量局限在本地工作組,小部分流量通過網絡主干。因此在實際網絡設計中,只要大部分網絡流量在本地、小部分網絡流量通過主干,就認為它符合了“80/20”規(guī)則,而不管實際的數字比例是多少。后面談及的“20/80”規(guī)則也是如此。
校園網中,純軟件多媒體電子教室就是一個符合“80/20”規(guī)則的小型網絡。多媒體網絡教室主要在同一教室或教學樓內使用,多采用多播(Multicast)和廣播(Broadcast)方式由教師機向學生機發(fā)送多媒體數據,因此會產生很多數據流。如果不加以處理,數據流將形成“廣播風暴”,擴散到網絡的其他地方,因此需要將多媒體網絡教室所在的網段劃分成一個獨立的子網,以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按照“80/20”規(guī)則,分支交換機可以使用不支持VLAN的交換機,如全向的QS-6924交換機,這樣能夠大大降低不必要的開支。當然使用支持VLAN的交換機產品就更好了,如果以后想劃分子網也比較方便,全向系列交換機中,帶有“V”的型號具有VLAN功能,如QS-532V交換機、QS-516V交換機等。
“20/80”規(guī)則
隨著網絡應用的逐漸豐富,“80/20”規(guī)則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網絡設計的需要。而一種被稱為“集中存儲、分布計算”的模式逐漸得到推廣。集中存儲,就是數據集中在網絡中心存儲,如已經得到普遍使用的Web服務、電子郵件系統(tǒng)和逐漸流行的VOD(視頻點播)、多媒體資源庫、教育數據中心(EDC)、數字圖書館等;分布計算,就是數據被下載到各個工作站上處理,如使用網絡上的多媒體資源庫制作多媒體課件、瀏覽數字圖書館等。
在“集中存儲、分布計算”的網絡應用模式下,對網絡流量的要求已經大大偏離了“80/20”規(guī)則,一種新的規(guī)則應運而生,這就是“20/80”規(guī)則。在符合“20/80”規(guī)則的網絡中,只有大約20%的網絡流量局限在本地工作組,而大約80%網絡流量經過網絡主干傳輸。
這種網絡流量模式的轉變,給校園網主干交換機帶來了很大的負荷。因此理想狀態(tài)下主干交換機應該能夠提供與下面連接的支干交換機相匹配的性能,即提供線速三層交換,也就是說,下面的支干交換機能夠跑多快,上面的主干交換機也應該能夠跑多快。
同樣,如果網絡中有許多按功能(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劃分的VLAN,這些VLAN也很難管理。在以往的“80/20”規(guī)則中,服務器往往分布在VLAN中,因此對于各工作組來說,訪問起來比較快。但是在“20/80”規(guī)則中,服務器往往集中在網絡中心,因此對于各工作組,必須實現(xiàn)跨VLAN的訪問。
沒有三層交換機,VLAN之間無法通信,VLAN類似于硬盤的邏輯分區(qū),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把同一硬盤劃分成不同的硬盤盤符。但是與邏輯盤不同的是,VLAN之間通信可不像把文件從一個邏輯盤復制到另一個邏輯盤那樣簡單,而是必須依,路由器才能使VLAN之間相互通信。
因此符合“20/80”規(guī)則的大中型網絡必須使用三層交換機,如神州數碼D-Link的 DES-6706交換機。
掃碼付費即可復制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