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利息、暴力催收、裸條借貸,這是近年來校園貸給人們留下最多的印象,高校學生因之身陷“泥潭”的新聞也屢見報端。
據(jù)華商報7月9日報道,為了蘋果手機,19歲女孩小敏(化名)從“校園貸”借了12500元。錢還不上,就又從其他校園貸借款,8個月過后,這筆錢“滾”成了23萬元。
據(jù)報道,小敏的父親是個農民,全家靠幾畝地過活,一年的收入還不到2萬。“我把學費都拿去還錢了,現(xiàn)在都不敢上學去了!毙∶粽f,她知道犯了大錯。但是借錢給她的人整天打電話逼債,甚至還有人將PS后的裸照發(fā)給她的同學和親友,并揚言告訴老師,這讓她感到非常害怕。小敏說,她聽說“人死債銷”,還有以死來躲過還款的想法。
“剛開始是還小額貸款,都是1000多元的,替她一直還,后來就有人打電話催債,我才知道女兒欠的錢高達十幾萬。”小敏的父親李先生說,他前前后后東拼西湊給女兒還了17萬,可是按照借款的約定,還有5萬余元還不上。
據(jù)了解,小敏校園貸的最初動機是為了一部蘋果6S plus。由于父親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只有固定的900元,面對五六千元的手機,小敏無法開口給父親說。有一天,小敏突然發(fā)現(xiàn)有人在學校的群里說可以貸小額貸款,分期還錢。對方說,分期還錢每個月只要幾百元,自己省省再打點工肯定能還上,小敏便動了心。隨后,她加了對方的微信,去了省體育場附近一個中介公司,借到了第一筆錢。
“當時借了6500元,到手4000元,2500元都給了中介!毙∶粽f,4000元不夠買蘋果手機,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她又向另外一家公司借了6000元,同樣是只拿到手4000元。這兩筆錢都是分期還款,第一筆分24期,每期還426元;第二筆分12期,每期還845元。
自從借到款后,小敏的噩夢也開始了。到了第一次還款的日子,小敏傻眼了,自己根本就還不上這些錢。由于不敢告訴家人,她開始借錢還錢,拆東墻補西墻,像其他借了“校園貸”的學生們一樣。為了還第一筆借款,開始借第二筆,還不上再繼續(xù)貸第三筆、第四筆……短短8個月,小敏就向30多個校園貸機構借過錢。然而,錢越借越多,再也還不清了。
昨日,小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前后貸款總額有11萬多元,但實際拿到手的只有7萬多元,然而,把所有借款的本息加起來,她一共要還23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