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鄰章
在前輩Mate 7成功經(jīng)驗的指引下,華為在德國IFA大展上發(fā)布的最新旗艦手機HUAWEI Mate S,無疑是一款更為成熟、更為進步、更為穩(wěn)妥的產(chǎn)品,它有著“去粗取精、多方吸收”的特點。但在大家一致期待的“Force Touch”(壓感觸控)功能上,Mate S的玩兒法并沒有讓人耳目一新,它是讓人失望的,其有著很明顯的試水和搶頭條的目的,它擔負不起余承東此前拉高的消費者期待。并且過高的定價,讓其需要承受來自iPhone和三星的巨大壓力。從本質(zhì)上來說:它是華為當下最好的產(chǎn)品,但卻擔不起顛覆之名,嚴格的說它是一款讓人失望的華為最佳手機。
失望:Mate S的Force Touch不及預期
“沒有爭第一的勇氣和魄力是危險的。在別人苦心思索如何把木桶的短板補好時,我們想的是如何再造一只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木桶,從根本上做出變革。不同于以往的牛刀小試,這次我們蓄力于顛覆。9月2號德國IFA展,帶你體驗前所未有的黑科技!”
這段激情澎湃的文字,是余承東為了給大家制造期待,在Mate S發(fā)布會前20多天寫下的。而余承東所言的“蓄力顛覆、前所未有的黑科技”為何物?其實大家都知道,其所言的就是Force Touch技術。這一最先被蘋果使用在Apple WATCH和Macbook產(chǎn)品上的技術,由于可實現(xiàn)讓設備感知屏幕受到的壓力,從而調(diào)出不同的對應功能、做出預設反應,以簡化操作流程。因此被認為其對操作方式的革新有著巨大潛力。
而在余承東發(fā)布上述這條微博之后,Mate S搭載這一技術已是板上釘釘了,唯一懸念是:華為能否在Force Touch技術(華為官方叫做:智能壓感屏幕)上玩出新花樣,這是大家一致期待的。但是在看完華為對該技術的玩兒法之后,對于華為此前的宣傳,需要對華為提出嚴肅批評。讓我們來看看華為的一些玩兒法:通過壓力變化可實現(xiàn)圖片局部放大、快速預覽、按壓特定位置啟動指定應用等。
此次,華為在Mate S上搶先iPhone推出了Force Touch技術。這項技術在華為手機上的出現(xiàn),讓諸多花粉兒大聲疾呼:“黑科技;這一次,國產(chǎn)手機真正的做到了“超越蘋果”!钡腔趯嵤虑笫堑膽B(tài)度,我要告訴花粉兒的是:華為這次雖然是先于iPhone使用了Force Touch技術,但其并沒有達到我們的期待,也對不起余承東當初寫下的那段激情澎湃的文字,超越蘋果更是無從談起。
從本質(zhì)上來說,華為的這些玩兒法與此前蘋果的玩兒法并無二致,甚至還沒有超過蘋果此前的玩兒法。此前蘋果在Apple WATCH和Macbook上,利用Force Touch技術,就已經(jīng)開創(chuàng)出了這些操控玩兒法。例如在 Macbook上就可以實現(xiàn)“1.直接使用觸控板重命名文件;2.快速預覽任何文件,甚至是網(wǎng)頁中的鏈接;3.查看任何字詞的定義,點擊任何日期創(chuàng)建事件;4.壓力感應快進;5.壓力感應在地圖中的應用;6.顯示某打開應用的所有窗口;7.壓力感應繪畫”等功能。
而在看看Mate S壓力觸控所能實現(xiàn)的功能,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這與華為所宣稱的“人機交互的革命性技術、革命性的改變、具備顛覆性和前所未有的黑科技”是相距甚遠的。并且Force Touch技術在華為Mate S上有著很明顯的試水和搶頭條的目的。華為在前期營銷中大力宣傳這項技術,但到了實際的產(chǎn)品層面,華為并沒有將這項技術全面的使用在Mate S之上,只是讓其出現(xiàn)在頂配版上,這是典型的試水之舉。華為選擇此時發(fā)布,搶在iPhone發(fā)布會之前,腹黑一點的說,這更多的似乎只是為了掙得一個營銷話語權(quán),搶一個頭條,過一把面子上的癮。這項技術在華為身上是擔當不起余承東那段激情澎湃的文字的,是不及我們預期的。反倒是反映出了當下國產(chǎn)手機廠商在關鍵技術上模仿、跟進的本質(zhì)屬性。
點贊:華為當下最佳手機
拋開對華為Force Touch技術的失望之外,整體而言,在吸收Mate 7的經(jīng)驗之后,Mate S無疑是華為當下當之無愧的最佳手機,其在各方面都有著更成熟的表現(xiàn)。
首先在產(chǎn)品設計上:華為在Mate S的機身屏幕尺寸和配色上開始迎合、照顧更多的用戶需求,以此來覆蓋更為廣泛的消費群體,期待取得更多的高端銷量。在屏幕尺寸和機身重量上,此次華為將Mate S的屏幕尺寸由Mate 7的6英寸185g降為5.5英寸156g。在大屏趨勢下,這是一個能夠讓更多消費者接受的尺寸和重量。在機身配色上,此次華為Mate S在配色上一改此前Mate 7過于沉重的男性商務氣息,增加了”棲霞粉“這一針對女性用戶的顏色。
其次在于更進一步的商務屬性上:Mate 7全金屬的硬朗商務風、強續(xù)航、指紋識別、網(wǎng)絡支持讓商務人士對其頗為喜愛。此次華為Mate S依舊延續(xù)了全金屬的硬朗商務型設計理念,但是設計的精細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例如通過NMT納米注塑工藝,天線部分與金屬接合處于無縫狀態(tài),相比Mate7的突兀,Mate S更加簡潔,在觀感上也更為一體化。在商務人士的看重的續(xù)航上,由于機身的減小,使得電池容量也有了大幅下降,但是其還是保證了電池容量可續(xù)航1天以上,并且加入了快速充電技術,可以實現(xiàn)充電十分鐘,通話兩小時。指紋識別也進入2.0時代,據(jù)稱識別效率提高了一倍,并且可以將指紋技術運用到更多場景以及功能實現(xiàn)上,其指紋解鎖還具備自主學習功能和自有TEE(可行執(zhí)行環(huán)境),能夠做到越用越靈敏和帶來更高的安全性。當然,在網(wǎng)絡制式上依舊支持雙卡雙4G,華為此前針對信號等做出的一切技術也均在其中。
在Mate S上,開始商務人士所喜愛與看重的東西,可謂一個不落。并且Mate S在商務使用的便捷性上也開始了新的探索。這體現(xiàn)在其一方面不斷增強自家的原有技術的使用場景,最明顯的是華為將此前在P8上推出的指關節(jié)識別技術的使用進行了進一步的使用擴展。此次華為在Mate S上推出了實用的“長截屏”和“雙指關節(jié)敲擊錄屏”。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為積極吸收競爭對手的優(yōu)秀特已性化為己用,較具代表性的則是:華為Mate S此次吸收OPPO、vivo的字母應用啟動和三星Note系列上(不一定準確)的文檔矯正功能。這些跟進、吸收的功能,雖然是一些小功能,但是他們是具備實用性的,將這些功能綜合起來,放置在Mate S身上,對于商務操控便攜性和效率的提升還是有著極大幫助的。
最后在于對最新技術采用的布局穩(wěn)妥性上:雖然前面我狠狠的批評了華為在Force Touch技術上的不及預期。但是在商業(yè)角度上來說,華為對待這項技術的謹慎,沒有將這項技術全部使用在Mate S上,而只是讓其現(xiàn)在了頂配版上。這種做法,是一種穩(wěn)妥、保險的選擇。拿出頂配版試水,即使失敗,也不至于對整個Mate系列銷量產(chǎn)生致命影響;倘若成功,華為還能獲得一個更有利的營銷話語權(quán)。
隱憂:過于自信的定價策略
此次,華為將Mate S標準版(32GB)售價為 649 歐元(約合人民幣 4635 元),高配版(64GB)為 699 歐元(約合人民幣 4992 元)。這一價格讓華為的產(chǎn)品售價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也展示出華為是想真正和蘋果、三星展開較量了。但是我認為:雖然華為這兩年取得一系列成績,消費者對其好感度也在迅速增強,但在Mate S的定價上,華為還是太激進了。
誠然,華為Mate S可以說是當下國產(chǎn)手機產(chǎn)品的佼佼者,但其與真正的國際頂級產(chǎn)品還是有相當差距的。Mate 在面對三星Note 5和S6 Edge 和即將上市的iPhone時,并沒有什么優(yōu)勢可言。在Mate系列成名的商務屬性上,它遠遠比拼不過三星和蘋果的最新旗艦產(chǎn)品。他沒有三星Note系列一貫有之的強大辦公性能,沒有S-pen,沒有三星對辦公服務的多項集成,在顏值上也沒有Edge 那樣炫酷的雙面曲屏幕,在配置上更是比拼不過。而對于iPhone,其更是沒有什么優(yōu)勢可言了,生態(tài)和體驗上說其存在較大差距,相信沒人會否認。而從其發(fā)布會上還在對彪iPhone 6 Plus來看,是不是也從側(cè)面告訴消費者對抗新iPhone的重任還得落到下一代旗艦身上?
所以在我看來,Mate S的競爭力是對不起這售價的。華為此次極具自信的過激定價策略,讓Mate S需要承受來自iPhone和三星的巨大壓力。如果不出意外,很有可能華為會在國內(nèi)降低Mate S的發(fā)售價格。
在此要送給華為的一句是:華為需要冷卻其日漸膨脹的自信心,正確認清今時不同往日的市場形勢。
本文首發(fā)獵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