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日前,有傳聞稱中國電信將從今年10月1日起執(zhí)行套餐流量不清零,引發(fā)外界關注。中新網IT頻道在致電三大運營商后了解到,移動、聯(lián)通暫無該計劃,中國電信流量不清零套餐僅針對電信新推iFree卡。(9月17日新華網)
還記得今年4月,李克強曾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薄利多銷”。當初,聽到總理的表態(tài),不少公眾都很高興。一方面覺得移動網絡流量價格將下調,同時當月未用完流量將不再清零。在此之后,今年7月,工信部通信發(fā)展司司長聞庫在公開場合表示,正在推動運營商在各省陸續(xù)下調資費,計劃10月底前完成全國范圍調整。他同時透露,“推動企業(yè)推出面向所有用戶能夠普惠的當月套餐數(shù)據業(yè)務流量不清零的工作”。這被外界視為,手機“流量不清零”套餐落地。
如今看來,之前的預期過于樂觀,李總理的表態(tài)和工信部的推動,效果似乎不是太好。當月剩余流量不清零,和下調包括移動數(shù)據流量價格在內的網費比較起來,應該說,公眾的要求不算太高。畢竟,下調移動數(shù)據流量價格或固網網費,給運營商的感覺就是收入會減少。而當月剩余流量不清零,并不意味著消費者下月的流量消費就一定減少。如今,大部分消費者的基礎移動流量都來自于某種3G或4G套餐,也就是說基本消費基本是固定的。
但就是這樣的低要求,總理還做了表態(tài),三大電信運營商竟然遲遲不愿意落地?陀^來說,即便流量費單價降低,當月剩余流量不清零,公眾的流量總支出未必會減少,就像李克強所言的“薄利多銷”。而且,很多年輕人的固定流量套餐其實都是不夠的,到了月底還要購買流量加油包。我個人就有多次這樣的經歷。整體上來說,大部分中青年人都已經離不開智能機手機等移動終端,可是對很多人而言,因為流量費單價較高,對流量的使用是比較克制的,所以才每到一個地方都先問WiFi密碼。如果流量單價下調,當月剩余流量不再清零,很多人的流量使用總量多半還增加。
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是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怕的就是收入和利潤減少。畢竟習慣了利潤空間很大的流量價格和剩余流量清零的商業(yè)模式,讓它改還真難。說來說去還是壟斷惹的禍。中國電信業(yè)三巨頭,牢牢掌握了語音和數(shù)據業(yè)務的端口和基礎價格。而當下,三大電信企業(yè)都在大規(guī)模投資4G基站,以及之前的3G投入很大。因此,三大電信運營商都不希望自己的利潤下滑。目前,移動網絡市場格局相對是穩(wěn)定的,三家公司更沒有動力去降價,或通過流量不清零等方式促銷。
要攪動這潭死水,靠高層表態(tài)來直接推動是一個辦法。長遠看,更要靠市場開放來沖擊各電信運營商的既得利益。不否認,雖然在成熟的市場里,主流電信業(yè)務服務商注定不會太多。因為電信基礎網絡建設的成本較高,能夠負擔得起這個成本的企業(yè)有限。但起碼,我們看到那些成熟的市場,主流電信運營商雖然不多,小的運營商并不少,而且市場一直是開放的。如果允許更多的競爭,在激烈的競爭之下,當月剩余流量不清零恐怕是通行規(guī)則,根本不需要相關部門,更不需要總理來表態(tài)。
當然,就目前來說,希望三大電信運營商順應民意,早日讓消費者的當月剩余流量不再清零。如果這一點都辦不到,那再勞煩總理來批評恐怕就顯得太沒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