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Phone 8/ 8 Plus、 iPhone X、華為Mate 10、OPPO R11、小米MIX 2、vivo X20等多款手機競相發(fā)布,不禁讓人感嘆手機行業(yè)競爭之激烈,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是手機品牌商的演替過程。近幾年,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品牌日漸式微,蘋果、華為、小米聲名鵲起 ,手機品牌商的起起落落給人們一個警示:互聯(lián)網時代沒有永遠的第一。
智能手機行業(yè)變化之快,讓眾多業(yè)內人士追趕不及。然而,順藤摸瓜隨時適應市場變化、做出經營策略上的調整,對企業(yè)來說尤為重要。2017年5月,魅族科技調整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將公司劃分為三大事業(yè)部:魅族事業(yè)部、魅藍事業(yè)部、Flyme事業(yè)部,證實了魅族魅藍的分家傳言。其實,手機品牌從母品牌獨立運營的代表可不少,例如:華為和榮耀、酷派和大神……
市場戰(zhàn)況激烈,國內手機品牌獨愛“分家”
根據德國研究機構Gfk24日發(fā)布的數據,中國智能手機零售量已達到1.17億部。預計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零售量將達到4.64億部,同比增長4%,同時市場規(guī)模預計出現16%的同比增長(按美元計算)。此外,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17年2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廠商中,國產手機占了三家,分別為華為、OPPO和小米。
由上述兩項調查所得:國內智能手機銷售量呈上升趨勢,且國產品牌的名聲已在國際市場打響,我國手機品牌商正處于一個快速躍升的階段。因此,為了搶占更高的市場份額,華為、魅族等手機品牌商紛紛從母品牌中獨立出新的手機品牌,意圖通過分家拿到更多的王牌,占據更多的市場。
榮耀,是華為旗下推出的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被獨立出來后,相繼推出榮耀3C、榮耀3X等系列產品,一躍成為了手機市場上的“明日之星”。根據賽諾數據,榮耀在2017年1至8月銷量達到了3513.1萬臺,成為了中國市場互聯(lián)網手機銷量冠軍。當初很多人并不抱期望的華為子品牌,如今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智能手機市場上一個不容小視的存在。
在華為獨立榮耀之后,近期,魅族也將魅族與魅藍進行獨立銷售。據魅族官方網站透露,魅藍有自己的獨立官網,并會采用新的域名。對此調整,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表示:魅藍定位青年良品,品牌方面一直是獨立運作,但外界卻一直將魅藍視為魅族子品牌。而當魅藍手機完全獨立出來之后,魅藍在產品方面將會更加聚焦,更好詮釋青年良品的定義。
綜上所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手機品牌商從母品牌中獨立出來后,既有打出了自己一片天地的,也有銷聲匿跡的,還有在摸爬滾打的……但不管獨立之后結局如何,我們都有一個疑問,為什么手機品牌鐘愛分家?
品牌知名度是消費者購買手機時考慮的因素之一,品牌影響力也一直是影響智能手機市場格局的要素。在接二連三的手機品牌獨立運營之后,人們不禁疑惑:華為、魅族等本身就是一個響亮的大品牌,為什么還要獨立出一個新的手機品牌?
魅藍:解決品牌老化問題
這兩年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風波不斷,在新晉品牌的沖擊下,艱難維濟的老前輩魅族、酷派等品牌出現品牌老化現象。所謂品牌老化,是指品牌在市場競爭中出現了知名度和美譽度下降、銷量萎縮、市場占有率降低等衰落現象。
去年,魅族的14場發(fā)布會有12場請了明星大咖來演唱,雖然成功占據了媒體頭條,但是銷量卻不如人意。調查數據顯示,魅族手機2016年只賣出2200萬臺,未能完成2500萬臺的年度目標。今年,魅族、魅藍分別成立了事業(yè)部,這說明魅族也意識到品牌存在的老齡化現狀,并開始著手解決。
眾所周知,像魅族這樣的大品牌要想顛覆原有的市場印象、實現突破創(chuàng)新是何其難,因此品牌老齡化問題是迫在眉睫的,這時不改變無異于坐以待斃,因此,獨立出新的品牌并實現其獨立運營就變成了一個最佳選擇。一方面,魅藍是魅族最具消費潛力的品牌。魅族多年的供應鏈資源和設計經驗都能賜予魅藍,讓其具備更優(yōu)秀的設計和品質,從而在年輕人可以接受的千元價格區(qū)間贏得市場和口碑。另一面,魅族想要跟OPPO、vivo相抗衡,單靠改變自身難度要大得多,而依靠魅藍重打鑼鼓另開張,重新塑造新的魅藍品牌則要輕松得多。
這樣一來,魅藍在資源上仍然依靠魅族,而魅藍的收益也同樣可以回歸魅族,反哺母體。當然,對于魅族來說,想要在激烈的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必須擁有長期的技術積淀和足夠的品牌溢價能力。盲目的將兩個品牌長時間沉浸于混亂的市場,還不如各自突圍,或許還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重新開拓一片天空。
總的來說,魅藍的獨立打破了老舊品牌的禁錮。但同時,魅藍還需要一個明確的長期策略,努力提升在產品、技術、服務、營銷等方面的綜合實力,讓產品更有競爭力,從而徹底擺脫母體品牌的桎梏。
榮耀:彌補華為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空白
國內手機市場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原因在于,擁有本土化優(yōu)勢的魅族、小米等新興互聯(lián)網品牌手機快速崛起,打亂了原有的手機市場格局。隨著越來越多互聯(lián)網品牌手機的問世,手機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ヂ(lián)網手機粉絲生態(tài)的建立,也成為爭奪市場份額的關鍵。
在人工智能機還處于3000元以上價位的時代,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的價格卻只有千元甚至更低。其較高的性價比,吸引了眾多工薪階級的消費者。對于華為來講,其他互聯(lián)網手機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后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所以,華為要成功地建立手機品牌, 必然要對粉絲的運營上心,而榮耀的獨立運營正是吸引粉絲,建立粉絲生態(tài)的重要途徑。
在前期,華為手機粉絲論壇比較冷清,大多內容都是圍繞產品優(yōu)化方面的用戶反饋,粉絲互動比較差強人意。此外,華為手機的銷售主要在線下,而榮耀的銷售只走電商這一渠道。獨立運營之后,線上聯(lián)動線下的售后服務體系越來越成熟,消費者能享受到的服務也越來越多。
此外,早期的華為缺乏互聯(lián)網思維,更沒有粉絲這個概念,F在接觸互聯(lián)網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手機消費群體也由80后轉變?yōu)槭煜せヂ?lián)網的90后。為了吸引新一代消費者,榮耀在手機的設計、定價、款式發(fā)售、銷售額上都遵循年輕人的理念;在品質把控以及創(chuàng)新追求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總而言之,品牌增值、內容變現以及產品溢價都是手機廠商們在摸索的出路,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離不開用戶的支持。
手機品牌“分家”有喜樂,也有隱憂
在互聯(lián)網手機火熱之后,酷派、華為等手機廠商都推出了新的品牌。其中,有的分家后越來越火,而個別手機品牌分家后逐漸落寞。由此可見,手機品牌分家,有喜樂也有隱憂。
其一,品牌口碑相互影響。新品牌發(fā)展不好會影響母品牌的口碑,而母品牌聲望未能提升,新品牌也很難打出聲響。拿大神手機來說,從酷派被樂視收購之后,則逐漸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其二,對傳統(tǒng)的手機廠商而言,將子品牌獨立運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手機品牌的獨立意味著拋棄過去品牌重新運營。而品牌形象的重新塑造需要耗費大量資源、時間和精力,讓消費者重新認識這兩個品牌也并不容易。另外,面對目前國內手機市場“混戰(zhàn)”的行業(yè)格局,新品牌短期內必須在產品、營銷、渠道、供應鏈等方面有所突破,才不會被輕易淘汰。
其三,手機廠商原有資源一分為二,價值可能會由此削弱。獨立品牌需要獨立的團隊和思維來操作,會造成原有資源的分流。新品牌的快速成長會消耗大量資源,從而拖累整體的運營進度,使技術更新緩慢,創(chuàng)新也變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獨立子品牌可能會造成資源上的分散,在這一點上,分離一個獨立的品牌確實不利于整體的發(fā)展。
整體而言,在智能手機血海市場中,傳統(tǒng)的手機品牌不改變就會被淘汰,手機品牌商想要提高銷售量,就需要進行經營策略的調整。而建立新的手機品牌,形成手機品牌生態(tài),拉近與粉絲的距離,達到提高銷量、增強品牌效應的效果,正是他們征戰(zhàn)手機市場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