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鵬程
2013年10月16日,京東CEO劉強東,把京東金融業(yè)務交給時任京東首席財務官的陳生強。
2017年8月,京東金融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正式從大集團正式拆分,陳生強也轉型為京東金融CEO。
據接近京東金融人士透露,2016年,京東金融交易總額和營業(yè)收入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00%, 2017年也依然保持類似的增速,并計劃在三、四年后上市。1月11日,劉強東發(fā)出內部郵件中稱,京東金融在2017年實現了單季盈利。
聯姻各大銀行,京東金融走出京東
2017年全年,京東金融與銀行的合作新聞幾乎貫穿首尾,接近20家銀行宣布與其達成戰(zhàn)略合作。
劉強東與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
事實上,BAT的金融戰(zhàn)略同樣在此時掉頭轉向,互聯網與傳統(tǒng)金融機構從此前的緊張關系進入“蜜月期”,BATJ與中農工建四大行紛紛“聯姻”。
那么,京東金融如何向銀行機構完成輸出呢?謝錦生將技術方案概括為三層:
一是銀行業(yè)的底層能力的提升,如大數據風控技術的應用。
二是核心業(yè)務的突破,如在線信貸業(yè)務方面為銀行拓展信貸業(yè)務場景,同時擴大財富管理資產和用戶規(guī)模。
三是線上線下連接,實現用戶、產品、場景的融合。金融機構目前都面臨著從線上線下業(yè)務割裂到線上線下融合的轉變。京東金融將最具優(yōu)勢的用戶運營和用戶洞察能力與銀行的線下網點優(yōu)勢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雙向互為入口,互為服務。
2017年11月,京東金融和工商銀行合作造出的首個數字銀行“工銀小白”正式上線。
發(fā)布京東金融云,開辟科技輸出主戰(zhàn)場
除了與銀行的合作之外,京東金融的“走出京東”之舉已經在其他一些領域獲得了實質性進展。在面向機構用戶的市場上,早在2016年9月,京東金融就宣布推出了“資產證券化云平臺”,為資金端以及資產證券化中介機構提供服務。
劉強東曾提到,“資產證券化云平臺”讓資產證券化中介機構的服務效率、管理效率提升至少20倍,原先20個人的活現在1個人就可以。
2017年11月,京東金融發(fā)布了面向金融行業(yè)的企業(yè)服務云平臺——京東金融云。京東金融副總裁、技術研發(fā)部總經理曹鵬向鈦媒體表示:“金融機構按項目做轉型時,從底層的基礎設施建設到頂層的信息系統(tǒng)應用,工作量很重,周期很長,時間成本也很高。京東金融采用更輕量化的模式,把項目抽象變成模塊。例如營銷模塊、反欺詐模型等。這樣銀行就可以很方便的接入我們的標準接口!
在曹鵬看來,京東金融云將成為京東金融科技輸出的“主戰(zhàn)場”。
對于為何“走出京東”,做起了上述業(yè)務,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認為,京東金融現在已經是一家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扮演金融底層角色,輸出風險管理和風險定價能力。相對而言,其自身金融業(yè)務將處于次要地位。
縱觀目前金融科技的發(fā)展浪潮,依靠流量和杠桿建立起的借貸業(yè)務仍讓雄踞浪潮的頂端。從這個意義上講,京東金融正在改變潮水的方向。 它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著新金融的未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