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常規(guī)GPS應用中成本較高的問題,文中研究了GPS多天線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tǒng),實現了一機對多點的監(jiān)測。實驗和實際應用表明,該系統(tǒng)對GPS信號的衰減、GPS測量精度幾乎沒有影響。該技術使得GPS監(jiān)測局部區(qū)域人工和自然結構形變(如大壩、建筑等)的監(jiān)測費用大大降低,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GPS多天線系統(tǒng);數據采集與控制;形變監(jiān)測
引 言
我國應用GPS進行變形、崩滑監(jiān)測并實現自動化監(jiān)控管理的已有多個實例。其中湖北清江隔河巖水電站大壩變形監(jiān)測是最為成功的例子之一[1]。正如有關學者[2]指出的,隔河巖水電站自動化監(jiān)測系統(tǒng)缺點之一是投資費用較高,總經費超過了600萬元,除去軟件,由于每個變形測點需配備GPS接收機,單點費用也在20萬元以上。GPS儀器費用太高,大大制約了GPS在變形監(jiān)測、預防、減少地質災害方面的應用。
自1999年開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聯合導航研究中心,開始對如何降低GPS使用成本展開研究,設計出了國家專利(專利號:ZL00219891.6)成果——GPS多天線技術,即一個GPS接收機接多個天線,不同的天線在不同的時間內與接收機相連。這樣,一個接收機可以對多個監(jiān)測點進行監(jiān)測[3]。圖1是GPS多天線示意圖,價格昂貴的GPS接收機陣列,變成了GPS天線陣列,價格成倍降低,F在一個接收機可以連4~16個天線。
利用多天線技術,可以對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區(qū)域進行不間斷的連續(xù)的監(jiān)控。

整個監(jiān)控系統(tǒng)包括監(jiān)控中心、數據通訊、遠程GPS數據采集三個部分。GPS數據采集包括設置在變形區(qū)域內的多天線數據采集以及參考站數據采集,前者對變形監(jiān)測區(qū)域內的多個監(jiān)測點進行監(jiān)測,后者要求設置在變形區(qū)域外的穩(wěn)定點上。所計算的所有變形監(jiān)測點的坐標都是相對于該參考站的。監(jiān)控中心主要完成對遠程GPS數據采集的控制,并根據遠程GPS數據進行GPS基線解算、變形分析和報警。
監(jiān)控中心的數據處理軟件[4]以及數據通訊的實現,本文不作討論,文中只對基于嵌入式計算機的遠程GPS多天線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tǒng)進行介紹,同時分析了GMS對GPS帶來的影響。
1 GPS多天線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tǒng)
1.1 硬件結構
GPS多天線數據采集控制系統(tǒng),是基于PC/104嵌入式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硬件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SCM/SPTPC/104 CPU模塊 這是一款真正的“all-in-one”CPU模塊,CPU是一片586的64位處理器,最高運行速度可達300 MHz,在板內存支持可達128 M,圖形處理器可支持多種LCD及TFT顯示屏。支持PS/2鍵盤、PS/2鼠標、EIDE接口、Floppy接口、兩個串口一個并口以及兩個USB接口。
。2)微波開關控制板 這是一塊自制的符合PC/104總線結構的多天線開關控制板,通過總線與CPU相連。
。3)多天線開關 這是一個自行研制的微波開關,其控制原理框圖見圖3。當某一控制信號有效時(-5V),相應GPS天線的高頻微波信號并傳輸到GPS接收機,而其他天線的高頻信號被隔離。根據開關控制板的控制信號,完成天線信號的切換。開關控制器要解決的關鍵技術是各通道GPS天線信號間的高隔離度問題。

。4)GPS接收機 選用的是Ashtech的G12OEM板,這是一款12通道單星單頻接收機,性能價格比較高。GPS接收機通過串行口與CPU板相連。
。5)MODEM調制解調器 選用WAVECOM公司生產的WMOD2雙頻(900/1800)GPRSmo-dem。
1.2 界面設計
系統(tǒng)進行數據采集運行時,各通道參數除了可以由監(jiān)控中心通過GPRS或普通電話線等進行控制、設置外,也可以由現場計算機直接進行設置?梢詫Ω魍ǖ溃ㄊ欠襁x通、各通道切換時間)、GPS(采樣間隔、高度角)以及數據傳輸時間等參數進行設置,另外也可對通訊口、系統(tǒng)運行方式等進行選擇。參數設置完成后,系統(tǒng)運行界面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當前共選通了CH1,CH2,CH3,CH5這四個通道,每個通道的工作時間是900 s,當前GPS信號來自于CH1所對應的天線,同時顯示了各衛(wèi)星的狀態(tài)(衛(wèi)星號、方位角、高度角、信噪比)以及衛(wèi)星數、PDOP值等。
實際應用中,可根據所監(jiān)測點的位移變化情況、監(jiān)測點的重要性等動態(tài)地設定各監(jiān)測點的工作時間。對于那些重要的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時間可以長一些。

2 系統(tǒng)對GPS信號的影響
根據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和國際電信聯盟的規(guī)定,所有空間上的衛(wèi)星信號在到達地面時產生的最大通量密度不得超過-154dBW[5]。為此,GPS信號的強度為:
L1波段,對C/A碼為-155dBW,對P碼為-158dBW;L2波段,對P碼為-158dBW。
由于各種遮擋以及其它無線電頻率源的干擾,使得GPS視在場強減小,噪聲增加,從而降低了信噪比。嚴重時,即使性能優(yōu)良的接收機也無法工作。低信噪比往往會引起接收機失鎖和發(fā)生周跳,導致數據無法使用,而較為普遍的是造成測量精度的降低。所以對于GPS而言,信噪比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
2.1 GMS對GPS信噪比的影響
2002年4月15日在香港理工大學樓頂上進行了實驗,無遮擋物,視野開闊,能較好地接收GPS衛(wèi)星信號。實驗用兩臺Ashtech GG24進行。兩個天線放在非常接近的地方,其中一個天線通過GMS系統(tǒng)后接到一臺GG24接收機上,另一個天線直接接到另一臺GG24接收機上。天線所在位置為:經度114°10′46″,緯度22°18′10″。實驗時每隔5min保存一組數據。
如果用經過GMS后的GPS信噪比減去不經過GMS的GPS信噪比,則可以更加明顯地看出GMS對GPS信噪比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相對于天線、接收機直接相連時的GPS信噪比而言,經過GMS后的GPS信噪比普遍降低了,最大降低了5。統(tǒng)計發(fā)現,在這段時間內信噪比平均降低了1.24。
為了排除GPS接收機、天線以及天線饋線帶來的影響,將兩臺設備的接收機、天線以及饋線進行交換后再次試驗,經過分析發(fā)現,GMS控制系統(tǒng)使得GPS信噪比平均降低了1.28,最大降低5。
在不同時間段和不同地點,進行了多次試驗后發(fā)現,GMS控制系統(tǒng)使得GPS信噪比平均降低1~2,最大降低不大于6。
2.2 基線解實例分析
為了研究GMS系統(tǒng)引起的GPS信噪比降低對測量精度帶來的影響,作者進行了多次試驗。實驗時將一個GPS天線相對于固定點上的GPS天線進行移動,通過解算可以得到該監(jiān)測點沿北向、東向相對于固定點的位移變化,圖5是一次實驗時的位移曲線圖,與實際移動軌跡相符,可見GMS系統(tǒng)對GPS的基線解算幾乎沒有影響。更進一步,進行殘差分析后發(fā)現,殘差圖在量級上和不經過GMS系統(tǒng)時是一樣的。

3 結束語
可以發(fā)現,所研究的GMS多天線數據采集控制系統(tǒng),信噪比平均降低了1~2,但對GPS測量精度幾乎沒有影響。GPS測量精度完全取決于所使用的GPS接收機以及天線情況。
再以清江隔河巖水電站為例,如果采用一臺6天線的GMS多天線系統(tǒng),也即一臺GPS接收機外接5個天線即可滿足原方案中對5個壩頂測點的監(jiān)測。如果考慮到距離問題,對一些距離較遠的點可以加上天線放大器進行信號放大。這樣,GPS方面的投資最多也就是70萬元,僅此一項就將GPS成本降低了50%。由此可見,GPS多天線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文中所述的方法已成功應用在香港某山體滑波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該系統(tǒng)已連續(xù)運行了四個多月,運行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徐紹銓.隔河巖大壩GPS自動化監(jiān)測系統(tǒng)[J].鐵路航測,2001,4:42~44
[2] 方衛(wèi)華,王潤英.大壩變形監(jiān)測自動化系統(tǒng)進展[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0,20(6):23~25
[3] Ding XL,Chen Y Q,Huang D F,etal.Slope mo-nitoring using GPS-a multi-antenna approach[J].GPSW orld,2000,11(3):52~55
[4] 黃丁發(fā),丁曉莉,陳永奇.多天線GPS軟件系統(tǒng)[J].測繪通報,2000,11:1~3
[5] 王廣運,郭秉義,李洪濤編著.差分GPS定位技術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6.24~32
摘自 北極星電技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