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網網管的研究

相關專題: 無線
接入網網管的研究(黃筱媚、夏華、龐翠珠)
隨著業(yè)務網絡的發(fā)展及新業(yè)務的不斷涌現,使接入網各種技術得以飛速發(fā)展。接入網是
迄今為止,各種技術綜合最多的網絡,僅就其中的傳送技術來說,就綜合了SDH、PON、ATM、
DLC、HFC各種無線技術等,使得接入網需要管理的功能項目也越來越紛繁復雜,這就要求舊
有的相對落后,封閉、分散和互相不兼容的接入網網管盡快更新,平滑過渡成為高度兼容的
電信管理網(TMN)的一個子集。
一、接入網的定義
接入網(AN)是由業(yè)務節(jié)點接口(SNI)和相關用戶網絡接口(UNI)之間的一系列傳送
實體所組成的,它是為傳送電信業(yè)務提供所需傳送承載能力的實施系統(tǒng)。
二、接入網網絡管理的現狀
ITU一T提出了標準化的SNI,SNI中的V5接口是程控交換機和接入網數字傳輸系統(tǒng)相結合
的新型開放式數字接口,以取代交換機原有的模擬接口和各種專線及ISDN用戶接口。接入網
最終應通過Q3接口與電信管理網相連接,而電信管理網對接入網的管理實質上主要是對V5接
口的管理。由于V5接口的引入,使接入網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接入網設備的生產廠家如雨
后春筍,大量涌現出來,由此形成業(yè)務網和接入網的多廠商環(huán)境。眾多的開放接口在要求接
口協(xié)議高度規(guī)范的同時,也要求接口有一個靈活實現的過程。這些必將對AN網管在各個接口
上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據統(tǒng)計;我國在1999年固定電話用戶新增2139萬戶,移動通信用戶新增 1796萬戶,因
特網專線及撥號用戶達到890萬戶,國內網上中文站點超過了5萬個,已注冊的各級政府同站
已達到2300個,利用公用網組建的全國性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達到86個,預計2000年新增固定電
話交換機2000萬門,達1.8億;發(fā)展固定電話用戶1850萬戶;達到1.285戶;發(fā)展移動通信用
戶2500萬戶,達6824萬戶,數據通信基礎網端口 12萬個,IP網撥號端口50萬個。用戶的極大
增長與業(yè)務的不斷增加,促使接入技術的發(fā)展。對接入網網絡管理提出極高的要求。接入網
的維護管理體現在其網管和對現有112系統(tǒng)的互連互通上,目前從提供的接入網設備來看,突
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網管功能較為單一
目前提供的接入網的網管系統(tǒng)大多只是對V5接口的配置,再加上簡單的用戶線路測試功
能。其它網管功能如告警統(tǒng)計等還在不斷完善中。
(2)缺乏互連互通的標準
接入網建成后,其網管要與“九七工程”中相關子系統(tǒng)、本地交換網管和傳輸網管發(fā)生
關聯(lián);已購買接入網設備的郵電局迫切要求接入網網管與現有的相關稅的子系統(tǒng)相連,以利
于運行維護,然而現已在網上投入使用的接入網設備大都沒有實現與相關聯(lián)的子系統(tǒng)的互連,
其原因是缺乏規(guī)范。
(3)缺乏接入網本身的網管規(guī)范
在一個本地網中,可能有多個廠商的接入網設備,因為沒有接入網網管規(guī)范,因此需要
立多個接入網網管系統(tǒng)。這種情況不改變,就不利于運行維護,不利于電信業(yè)務的正常開放。
接入網是和其它業(yè)務網絡關系最密切的網絡,一般的業(yè)務網管是可以先獨立建設的,以
后在考慮和其它網管的綜合問題,而且這時的綜合問題是錦上添花。但接入網網管系統(tǒng)的建
設必須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和本地電信網中其他部分網管系統(tǒng)的綜合問題,所以接入網網管
系統(tǒng)的建設要從全局出發(fā)。另外,接入網是一個變化最快的網絡。由于接入網本身還在不斷
發(fā)展,一些可用于接入網的新技術還在不斷出現,而且,很難預料會出現什么樣的新技術
(特別是寬帶方面的技術),因此,我們對接入網的認識、接入網的使用、接入網的建設都
存在著一個變化的過程,對于建設這樣一個還會不斷發(fā)生變化網絡的網絡管理系統(tǒng),我們應
考慮到該網管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建設。
三、基于TMN的接入網網管系統(tǒng)
接入網的網管形式有許多種,其中基于TMN的接入網網管為主要發(fā)展趨勢。
其中的SMF主要協(xié)調UPF、CF、TF、SPF之間的運行,并對網管系統(tǒng)提供管理接口Qan。接
入網網管部分分為管理功能結構和非管理功能結構實體(如WSF和OAF等),管理功能實體分
為3個:
(1)PCF-OSF(端口/核心管理功能OSF):它對接入網功能結構中的UPF SPF和CF進
行管理。其基本管理功能是對SNI、UNI及其支持的業(yè)務進行管理,主要包括SNI的配置UNI的
配置UPF/SPF/CF的故障和性能管理。當UNI采用V核接口時, PCF-OSF就是對V5接口及其
支持的業(yè)務進行管理。
(2)TF-OSF(傳送管理功能OSF)管理TF實體,其基本功能是對TF進行配置以及性能和
故障方面的管理。TF具體設備和技術的不同(如XDSL 、ATM、CDMA HFC)致使了TF-OSF的功
能有所不同。
(3)在PCF-OSF和TF~OSF之上的功能實體是CO-OSF(調度管理功能OSF)。因PCF-
OSF和TF-OSF相對獨立,并和具體的接入技術緊密相關,需要上層的CO-OSF從接入網全網
的角度來進行協(xié)調和調度,特別是處理和全網有關的故障和性能管理。
TMN的功能結構作對比,可以看出SMF實際上完成網元層網元管理操作系統(tǒng)(EM-OSF)的
功能,它通過OX接口管理UPF、CF、TF、SPF在1997年10月,ITU-T第四研究組決定從當前TMN
結構中刪去關于QX接口和MD(中介器)的規(guī)定,同時預留插入新的接口及其支持功能模塊的
余地,所以目前該接口的實現方法機廠商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通常使用Q3 OC等接口。
因 OC接口(接入網中小容量設備不能提供Q3接口時,它所提供的網管接日暫定名為QX接口)
和Q1 Q2接口一樣采用面向字符流方式定義管理信息傳輸格式和管理對象,其通信協(xié)議棧采
用短棧形式,不適合大容量設備的集中網管需要,而Q3接口是面向對象的支持網管七層協(xié)議
的滿棧協(xié)議,具有全面的管理功能,所以ITU一T推薦使用Q3接口。但因Q3接口的滿棧特性,
實現起來繁瑣而困難,所以目前該接口主要決定于各個廠商在 Q3接口標準之上的取舍部分
的多少和它們產品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對Qan接口來說;TMN的主要目標是解決不同級別上(設備級、網絡級、操作級等)不同
廠商設備的兼容性、應用系統(tǒng)的平滑擴展性等問題,在根本上要求采用先進的接口技術,如
要求接口的語法、語義和操作分開獨立于設備的接口語義描述;支持繼承、封裝技術等。而
Q3接口面向對象的特性恰恰使其成為Qan的當然之選,所以眾廠商在Qan接口上均采用Q3接
口或向此方向努力。
四、展望接入網網絡管理的發(fā)展
伴隨電信網的寬帶化,AN正走向寬帶接入網(B-AN),其網管系統(tǒng)建設有以下幾種選擇:
(1)繼續(xù)采用目前基于TMN的網絡體系結構和基于Q3的網絡管理接口。
(2)采用目前基于TMN的網絡體系結構,但網絡管理接口采用CORBA中的IDL。
(3)采用目前基于TMN的網絡體系結構,網絡管理接口采用TMN中的Q3,CORBA中的IDL,
計算機網管理中的SNMP。
寬帶接入網更復雜的功能體系,寬帶V5(VB5.1和VB5.2)的實現,窄帶用戶接入和寬
帶用戶接入的并存等等一系列挑戰(zhàn)必將推動AN網管走向一個新境界,可以預見現存的AN網管
和ATM網絡管理的緊密融合將是必然發(fā)展趨勢。我們將進一步關注并深入研究。


摘自《郵電商情》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