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新浪科技配圖)
導語:《經(jīng)濟學人》近日發(fā)表文章稱,在未來十年內,華為不僅希望成為一家技術領先者,而且還要成為一家年營收高達100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與思科、惠普、IBM等西方科技巨頭并駕齊驅。對于華為而言,這種轉型意義重大。要實現(xiàn)該目標,華為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華為的危機、下滑、甚至是破產就要到來。盡管我們現(xiàn)在處于春天,但離冬天并不遙遠。不要忘記,泰坦尼克號就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啟航的。”這是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在2000年技術泡沫達到頂峰時發(fā)表的言論,很少有企業(yè)家能像任正非這樣“危言聳聽”,他擔心這樣的事情突破爆發(fā),并毀掉自己創(chuàng)建的公司。
但華為的反彈速度很快,并于201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制造商,年銷售額達到了280億美元,與排名首位的愛立信30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相差無幾。今年,華為的年銷售額就有可能超越愛立信。
但對于任正非而言,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未來十年內,華為不僅希望成為一家技術領先者,還要成為一家年營收高達100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與思科、惠普、IBM等西方科技巨頭并駕齊驅。
轉型意義重大
作為中國最閃亮的科技之星,華為的轉型意義廣泛。這是一次測試,從中可以看出在與西方科技巨頭的競爭中,中國企業(yè)是否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準備。同時,也能了解西方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中國企業(yè)的進入。
在華盛頓任意一名政客的眼中,華為似乎就是一個陰險的組織:一家可能由中國軍方運營的企業(yè),不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其產品受到中國發(fā)展銀行的低息貸款補貼。最糟糕的是,其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
盡管在美國進行了大量投資和游說,但有關華為由中國軍人創(chuàng)建,中國利用其設備進行監(jiān)聽甚至遠程操控的傳聞一直困擾著華為。其結果就是,華為被繼續(xù)阻擋在美國電信市場的外圍。
去年11月,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 Nextel(以下簡稱“Sprint”)已經(jīng)考慮和華為簽署數(shù)十億美元的合同,但Sprint隨后接到了華盛頓打來的一個電話,最終導致Sprint選擇了另外一家供應商。今年2月,美國政府又迫使華為放棄一筆小型并購交易,即200萬美元收購破產的硅谷創(chuàng)業(yè)公司3Leaf。
總部印象似于硅谷
華為的總部位于深圳,那里有著一個完全不同的形象。多層玻璃建筑物給人一種身處硅谷的感覺,電梯里一幅幅疲倦的面容表明他們已經(jīng)工作了很長時間,盡管辦公桌旁邊的鋪蓋卷可以讓他們在中午小憩一會。
在炫目的華為展覽中心內,工程師們的努力受到了欽佩。例如,華為首先提出的SingleRAN解決方案,是一個可支持多種不同無線標準的移動網(wǎng)絡基站。此外,華為率先研發(fā)的易用型軟件狗,用于筆記本的無線連接。
但與硅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華為巨大的食堂內卻看不到有人攜帶筆記本,因為將電腦帶出辦公室需要經(jīng)過繁瑣的安全檢查程序。截至2010年底,華為擁有近18000項專利,其中包括3000項海外專利。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曾表示,華為擁有的知識產權可以防衛(wèi)任何一家西方科技公司。
對于華為而言,其他方面的質疑更加難以安撫。放棄3Leaf交易后,在致美國政府的一封公開信中,華為副董事長承認,有些客戶確實受益于銀行貸款,但并未透露更多細節(jié)。
為打消西方國家的安全顧慮,華為已同意成立專門機構,允許客戶和政府檢查其設備,但此舉在美國并未奏效,在英國似乎被接受。去年11月,華為在英國設立了“網(wǎng)絡安全評估中心”,對設備進行公開測試,以證明滿足各項安全標準。
任正非2萬元創(chuàng)建華為
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是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領導人,他生于1944年,父母均為老師,加入解放軍前曾學過土木工程。1987年在解放軍解散工程師軍團后,任正非利用自己的2.1萬元人民幣(約合4400美元)創(chuàng)立了華為。最初華為從香港進口電話交換設備,后來決定生產自己的產品,并將10%的營收投入到研發(fā)領域。
任正非的使命是幫助中國研發(fā)自己的電信技術。位于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劉勝軍認為,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任正非從毛主席身上學了許多,“農村包圍城市”就是任正非的商業(yè)戰(zhàn)略之一。例如,在發(fā)現(xiàn)向沿海大城市的運營商出售產品較難后,華為選擇從地方省市入手。
憑借先進的技術,低廉的價格,精干的銷售人員,華為迅速說服了地方運營商購買自己的產品,然后再慢慢擴大業(yè)務范圍。
華為在海外市場也套用了該戰(zhàn)略,例如歐洲市場,俄羅斯政府是其第一個客戶,然后是東歐。與競爭對手產品相比,華為的同類設備至少能夠節(jié)省25%的成本。對于一些現(xiàn)金緊張的運營商,自然非常歡迎這樣的企業(yè)。在非洲,如果沒有華為的低價格、高質量設備,其移動通信產業(yè)也不會發(fā)展得如此之快。
任正非從毛主席身上學到的另一項戰(zhàn)略是思想教育。早些年,他曾讓員工唱“紅歌”。即便今天,每年新招募的數(shù)千名員工仍要接受為期六個月的培訓,其中包括兩周的文化介紹,讓這些新員工盡快接受“狼的精神”,即推動華為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與中國其他企業(yè)相比, 華為的不同之處遠不止這些。華為避開了投機性的投資和股票市場,將客戶視為第一位,不斷開發(fā)新產品與網(wǎng)絡運營商合作。此外,在聘請外國專家方面任正非也毫不猶豫。在90年代訪美期間,任正非決定引入一種更好的管理系統(tǒng),此后華為便將營收的3%用來向IBM等西方企業(yè)購買建議。
占領歐洲市場
在歐洲,華為目前已毫無疑問地占領了城市。今年五月,華為贏得了Everything Everywhere(Orange與T-Mobile合資公司)的首個移動網(wǎng)絡設備合同。投資銀行野村證券科技分析師理查德·溫莎(Richard Windsor)認為,無線網(wǎng)絡市場將很快會成為兩家企業(yè)的競爭地:一個是技術領先的愛立信,一個是成本領先的華為。溫莎說:“運營商們需要一個成本領先者來確保愛立信能夠實誠點。”
這使得今年66歲的任正非在退休之前仍有許多事情要做。市場研究公司Infonetics Research分析師史蒂芬納·泰拉爾(Stéphane Téral)指出,即使沒有各種各樣的海外阻礙,保持華為的高速增長勢頭也是公司最大的挑戰(zhàn)。
原因在于電信設備市場正在轉型,過去幾年大部分投資主要被用于網(wǎng)絡建設上,尤其是無線網(wǎng)絡。在這方面,華為大有用武之地。而如今則不同,越來越多資金被投入到了軟件和服務上。在這方面,愛立信已占盡先機。
柏亞天咨詢管理公司(PRTM)顧問丹·海斯(Dan Hays)稱,對華為而言,在軟件和服務市場追趕競爭對手遠比追趕硬件競爭對手難得多。語言和文化差異是華為將面臨的兩大障礙,這不利于華為了解國外客戶的需求。
缺乏透明度
阻止華為持續(xù)增長的最大文化障礙可能是缺乏透明度,至少在西方市場如此。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丹·布萊茲尼茨(Dan Breznitz)認為,因為客戶越來越依賴廠商,他們自然想知道這些廠商的內部運作情況。但是要了解華為,可能有點難度。
至于誰在真正控制華為仍然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華為稱任正非僅有1.42%的股權,其他都分散在華為員工手中。但有人說華為的權力真正掌握在任正非的家族手中,也有人說其實是由共產黨的“影子內閣”掌控。
而更大的神秘是任正非本人,他可能是科技市場最低調的創(chuàng)業(yè)者,從未接受過媒體采訪。華為發(fā)布過的最詳細的有關他的個人檔案也只有200字。
華為已經(jīng)開始著手解決策略和文化兩方面問題。策略方面,華為希望進入企業(yè)市場,向企業(yè)客戶出售網(wǎng)絡設備和各類硬件,而不僅僅是面向電信運營商。華為新設立的企業(yè)部門總裁偉稱,華為計劃快速轉型,到今年年底將擁有1萬名員工。
華為還計劃拓展數(shù)據(jù)中心和智能手機業(yè)務,如果能在智能手機市場取得成功,華為將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華為終端設備部門首席市場運營官Victor Xu表示,華為計劃提供70美元至200美元的手機產品,希望在2013年躋身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之列。
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強化華為的實力,但要推廣自己的企業(yè)文化可能有些困難。華為當前在全球擁有20個研發(fā)中心,招募了許多西方員工。但深圳仍然是華為的全球中心,在那里外國員工屈指可數(shù)。
更重要的是,華為在透明度方面的一些努力并不給力。在今年四月份發(fā)布的年報中,華為首次列出公司董事的姓名,
并附有簡短介紹,但并未提及任正非的女兒和他的一位兄弟。
接班人備受關注
任正非的繼位者備受業(yè)界關注,許多觀察家認為,華為核心管理層中的某位高官可能成為任正非的接班人,很可能是孫亞芳,即華為現(xiàn)任董事長。但去年10月有報道稱,任正非試圖擢升家庭成員,并計劃讓他的兒子任平繼位,但華為已給予否認。
上市是解決華為透明度的一種方式,或者是部分上市,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華為稱,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可能導致管理層分心,也會限制公司在決策方面的自由度。北京BDA咨詢公司董事長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稱:“正是由于華為沒有上市才引發(fā)各種猜測!
華為將來有兩種選擇:繼續(xù)保持中國文化的中國公司,甚至可能家族化,繼續(xù)與西方巨頭競爭,此舉可能行不通。另外一條路是,如果要實現(xiàn)任正非的長遠目標,華為需要變成一家不再那么神秘的企業(yè)。(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