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城市裝上“移動芯”

相關專題: 無線 中國移動

  在日前中國移動與上海市政府簽署的框架合作協議中,“中國移動應用TD、WIFI等技術積極參與上!疅o線城市’建設”位列協議的第一項!盁o線城市”是指在整個城市的范圍內實現寬帶覆蓋,提供用戶隨時隨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無線網絡服務。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球超過600個城市已經啟動或正在加緊無線城市建設,以滿足城市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的需要。

  在上海,人們對“戶外高速上網”這類無線城市熱門應用并不陌生,但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是,“隱身”在這些熱門服務背后、基于移動網絡、服務民生、面向城市管理的各種政務及商務應用,才是“無線城市”真正的核心價值所在。

  在上海目前眾多電子政務應用中,“城管通”的知名度和與市民日常生活的貼近度是最高的:井蓋失竊、馬路菜場、亂倒垃圾……這些來自普通百姓的日常投訴,以前必須經過層層上報才有人處理,而通常等到管理人員趕到現場,肇事者早已不見蹤影,居民抱怨多多……“城管通”針對的就是這一城市管理老大難問題。在有關職能部門推出的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中,所有一線監(jiān)查人員全部配備“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傳送終端”——又稱“城管通手機”,通過這部終端,一線管理人員可隨時上報各種街面信息,確保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對管轄區(qū)內各類情況實施全方位、全時段的即時監(jiān)控與管理。在“城管通”系統(tǒng)中,除提供通信服務外,上海移動承擔了手機終端、終端軟件、移動通信服務器的開發(fā)建設和維護工作!俺枪芡ā鄙蠉4年來,目前已實現上海中心城區(qū)的全覆蓋及郊縣中心城鎮(zhèn)的基本覆蓋,城管問題平均解決時間由過去的一周,減少到平均12個小時,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目前上海移動正計劃將“城管通”平臺全面升級到3G,屆時上海將成為國內首個3G版“城管通”全覆蓋的城市。

  幾十年來,上海中心氣象臺一直采用撥號方式完成遍布全市100多個點的氣象信息采集工作,100多個信息點,完成一次采集需耗時一個多小時,且各點信息的獲得時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分析的準確性。為解決這一問題,上海移動與有關部門合作研制了氣象信息無線采集解決方案。在這一系統(tǒng)中,分布在上海各區(qū)縣的氣象自動站能隨時將采集到的數據傳送到中心,有效實現了全市氣象信息點的實時采集,更解決了過去通信線路難以到達的野外氣象采集布點問題,小小一塊“移動芯”,取代了以往勞師動眾的人工操作。據介紹,上海移動開發(fā)的這一系統(tǒng)目前已被復制到城市管理的各個領域,包括公共場所廣告牌遠程控制、綠地澆灌、樓宇彩燈、交通信號控制等——在“移動芯”的指令下,廣告業(yè)主不僅能對每塊廣告牌的節(jié)目單進行編排,也可以對廣告節(jié)目的播出進行各種實時控制;大型公共綠地內,現代“園丁”通過無線寬帶網絡,對綠地澆灌的時間進行編排;高樓大廈上的夜間景觀照明開關、路口交通信號燈控制,等等……

  提到無線城市中的移動政務、商務應用,居住在楊浦區(qū)的居民感受或許更為真切。五角場如今已成為大楊浦的核心商務區(qū),這里馬路四通八達,不管白天黑夜都是車流如潮人頭攢動,交通擁堵加上停車難,成為困擾管理部門的棘手難題。為緩解道路負擔,引導車輛正確?,上海移動首次將無線通信技術引入五角場地區(qū)的地面車輛引導系統(tǒng),由無線網絡相互鏈接的停車引導牌,顯示所有對社會開放車庫的地理位置、剩余車位,幫助車主能在第一時間尋找到停放車輛的位置,大大緩解了周邊的交通壓力。除了服務民生外,結合楊浦區(qū)沿江岸線長、防汛要求高的特點,上海移動在楊浦區(qū)沿江地帶全面部署了無線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幫助區(qū)防汛抗災指揮中心在第一時間掌握實際汛情,為后方指揮工作提供真實、有力的依據。 本報記者 朱偉 通訊員 張春敏

  專家點評

  同濟大學城市發(fā)展與管理研究院副院長諸大建教授指出:目前中國內地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武漢、南京等十一座城市明確了無線城市計劃,而隨著年初3G牌照的發(fā)放,無線城市計劃更是日益提上許多中心城市的發(fā)展議程。在各地的發(fā)展規(guī)劃中,上海將無線城市建設的側重點,始終放在讓無線城市建設能夠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與生活質量上,包括提高政府的服務效率和管理效率,改善民生和方便生活,以及為企業(yè)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應用服務。上海的這些探索,可以為其他地方結合各自城市的實際建設無線城市提供有益的啟示。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