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國家組建專業(yè)的廢舊手機回收處理公司,各地也可建立區(qū)域性的專業(yè)回收處理企業(yè),實行市場化運作。”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目前的手機用戶已經超過7億戶,并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手機功能的日益多樣化和低價格化,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也越來越快。但由于觀念、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廢舊手機回收率極低,僅為1%左右。大量廢舊手機被隨意丟棄,或是流向二手市場,對環(huán)境、資源和社會造成的不利影響日益突出。
對于廢舊手機回收管理,全國政協(xié)常委、上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同濟大學副校長鄭惠強有自己的看法。近日,就有關問題,鄭惠強接受了《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
廢舊手機回收價值高
鄭惠強認為,大量廢舊手機如果處置不當,或未經無害化處理而直接填埋,將導致手機中有害金屬物質滲漏從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資源,并有可能滲入食物鏈,危及人類健康。手機電池及配件中還含有汞、砷等有毒物質,也會對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巨大損害。
鄭惠強告訴記者,其實廢舊手機的回收利用價值很高。資料顯示,手機的原材料中含有金、銀、銅、鈷、鎳等十幾種高價值金屬。經過科學分解,1噸廢舊手機能提取至少450克黃金、3公斤銀、20公斤錫和 130公斤銅;手機塑料可制成家具、玩具和汽車零配件;包裝材料可再生產成纖維板;充電電池可用于制造電視顯像管等。但是由于管理措施滯后,監(jiān)督不到位,致使一部分廢舊手機、電池經非法翻新后流入二手市場,既影響了手機市場秩序,又容易造成不少安全隱患。
應加強廢舊手機回收管理
鄭惠強強烈呼吁加強廢舊手機的回收管理,對此,他提出5點建議:
一是要完善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實施細則。建議相關部委按國務院頒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重點對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的主體、市場準入條件、資質認定、回收價格、處理規(guī)程、二手機的再制造與銷售、監(jiān)管等方面制定更為詳細的實施細則。
二是要建立市場準入標準,構建多元化回收渠道。建議國家組建專業(yè)的廢舊手機回收處理公司,各地也可建立區(qū)域性的專業(yè)回收處理企業(yè),實行市場化運作。政府制定手機拆解處理企業(yè)準入條件,對廢舊手機回收行業(yè)實行許可制度,提高行業(yè)進入門檻,建立正規(guī)回收網點。
三是要建立政府、制造商、零售商與手機用戶間合理的利益驅動機制和有效的商業(yè)運營模式。建議政府盡快研究并建立手機“以舊換新”回收機制,逐步擴大手機回收規(guī)模。鼓勵手機上下游企業(yè)相互協(xié)作,推動產業(yè)化回收,促進手機生產、銷售、回收及再利用的良性循環(huán)。一方面鼓勵生產商制造便于回收的“綠色手機”,另一方面督促生產者與回收商加強合作,建立手機回收再利用的生態(tài)鏈。鼓勵以有償原則為主的多元回收。比如,用戶每交來一部廢舊手機,運營商給其一定數(shù)額的充值卡,或在使用滿一定年限后免費以舊換新。鼓勵民間環(huán)保組織開展廢舊手機的回收宣傳活動。
四是要研究制定各類扶持政策。建議建立專項回收資金。建議國家設立手機回收處理稅,按照每部手機50元或100元繳納回收處理稅,上繳國庫,用以建立手機回收專項資金。該專項資金既可用于廢舊手機回收處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參與者,還可用于支持廢舊手機處理的技術研發(fā)和技術改造。建議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支持廢舊手機處理的研發(fā)和技術改造。
五是建立并規(guī)范二手手機產品認證制度,培育二手手機市場。
- ←←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 版權申明:部分文章轉載或來源于投稿,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
- 上篇文章:警惕消費陷阱巧識翻新手機
- 下篇文章: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推進三網融合需要體制創(chuàng)新
- 諾基亞 中興通訊 大數(shù)據(jù) 愛立信 云計算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