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5月21日,任正非在談及谷歌暫停向華為提供服務造成的影響時,任正非表示谷歌是非常好的公司,谷歌在想辦法,我們也在想辦法,在討論救濟措施。
央視新聞新媒體發(fā)稿后,有網(wǎng)友對這個“救濟”二字表示很困惑,甚至有人認為“救濟”二字是不是錯別字,是不是應該是“救急”?
經(jīng)央視新聞客戶端向有關專家咨詢,救濟二字是確切的。
事實上,任正非所說的“救濟措施”,是一種法律程序, “救濟”二字來自英語法律術語Remedy,國內(nèi)目前將這個術語約定俗成翻譯為“救濟”。
在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中,在Remedy詞條中,第3條解釋其在法律術語中指:(損害的)補償,賠償;另外,還有“法律補救辦法”的含義。
華東政法大學張妍在一篇關于法語英語術語的論文中,對Remedy一詞有更詳細的解釋:
Remedy除了可譯為“救濟”,表示侵權行為發(fā)生以后的司法補償,也可以譯為“制止”,指防止侵權行為發(fā)生的手段,因此我們也可以把legal remedy譯為“制止……的法律手段”,這個翻譯比“法律救濟”要精確。
事實上,就在今年3月7日華為的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郭平就曾經(jīng)這樣宣布:
今天,華為宣布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對《2019年國防授權法》(“NDAA”)第889條是否符合憲法規(guī)定發(fā)出挑戰(zhàn)。華為希望獲得如下救濟措施:法院判定NDAA中針對華為的限制措施違反憲法,同時頒發(fā)永久性禁令,禁止實施該限制措施。
在后面的聲明中,郭平還說,如果撤銷這條法律(本來就應當撤銷這條法律),華為就有機會向美國提供更加先進的技術,幫助美國建立最先進的5G網(wǎng)絡。
因此,任正非談及谷歌合作中斷時,所說的“救濟”,并非伸手求援,而是指尋求法律上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