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不增收折射運營模式困惑
■本報記者 楊劍
日前,有媒體報道,北京將大規(guī)模建設WiFi無線網絡。由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共同在北京部署的“我的北京”無線WiFi網絡將能夠提供2Mbps的連接帶寬,并在未來覆蓋全北京大約60%的地區(qū)。據悉,這個由北京市政府主導的,通過9萬臺無線基站組成大規(guī)模無線網絡的計劃還處于建設中,這項WiFi服務將在未來的三年間免費。
國內運營商掀起的WiFi建設熱潮一浪接一浪,在WiFi建設成為全國熱點的同時,WiFi的盈利模式在哪里也成為業(yè)界關注的焦點。
海量數據業(yè)務促使運營商重投WiFi
自3G在中國運營以來,在運營商的大力拓展下,隨著產業(yè)鏈環(huán)境得到不斷呃優(yōu)化,中國手機用戶的數據業(yè)務需求正呈現日益增長的兇猛態(tài)勢,海量數據業(yè)務給中國的3G網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促使運營商重投WiFi
據市場研究機構ABI的數據,明年WiFi手機的銷量預計將達到5億部,2014年預計將有90%的智能手機擁有WiFi技術。同時,華為、三星等國內外知名手機廠商也在不斷發(fā)力WiFi手機;WiFi聯盟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球WiFi用戶已經達到了6億,而WiFi設備的保有量也已經超過了10億部;可以預見,未來消費者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均將WiFi功能作為標配。智能終端的不斷完善為用戶體驗3G,使用數據業(yè)務提供了硬件基礎。
同時,隨著3G商機的日益發(fā)掘,3G應用也在不斷豐富。根據Flurry的調查,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移動應用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中國的移動應用使用量增長了870%,是排名前100名國家平均增速的4倍以上,中國應用下載量的份額增至12%。Flurry預測,如果中國維持目前的增速,可能會在2013年底超越美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硬件、軟件都已具備,大量的數據流量需求擺在面前,數據業(yè)務的發(fā)展讓運營商的3G網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此背景下,運營商必須重金投入建設WiFi網絡。作為一種無線寬帶接入技術,WiFi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移動數據業(yè)務對網絡造成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固網寬帶市場新的驅動力。
正是由于市場對WiFi接入的需求空前高漲,再加上智能終端的熱銷,以及熱衷于WiFi上網的用戶急劇增加,WiFi建設成為最熱門的通信建設。
進退維谷,增量不增收陷尷尬
盡管市場對WiFi需求旺盛,運營商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但從運營商自身來看,卻是有苦難言,正面臨進退維谷、增量不增收的尷尬。
3G時代,網絡決定用戶體驗,也左右著用戶的選擇。面對井噴式增長的數據業(yè)務需求,WiFi是運營商緩解網絡壓力,分流3G流量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且具有移動性高、成本低、建設速度快的優(yōu)點,其優(yōu)勢相比于3G甚至LTE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三大運營商都開始在全國各地大規(guī)模建設WiFi。
今年三大運營商在無線網絡方面資本性支出同比增長了6.71%,建設重點為網絡優(yōu)化和深度覆蓋。中國電信將“無線中國”戰(zhàn)略作為重要的業(yè)務增長點和投資重點,2012年WiFi熱點將達到100萬個;中國移動計劃三年內將全國范圍內的WiFi熱點數量增加至100萬個;中國聯通也在不斷加大對WLAN設備的采購和WiFi建設力度。
與此同時,由于在目前的數據業(yè)務運營過程中,運營商往往只提供網絡資源,且網絡資源要么以簡單的定價方式提供給用戶,要么在用戶訂購的套餐中以贈送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無法體現出用戶的貢獻價值,以及運營商的業(yè)務價值,特別是大量的帶寬被低價值的P2P業(yè)務占用,造成網絡成本高業(yè)務收入低的尷尬局面。此外,用戶真正使用的數據業(yè)務內容也往往都是由產業(yè)鏈上的其他環(huán)節(jié)提供,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下,導致近年來運營商被“管道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而運營商在巨資建設WiFi之后,依然面臨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WiFi亟待探尋新的發(fā)展思路
雖然中國WiFi建設正如火如荼,但對運營商而言,要找到WiFi的盈利模式,仍是一件艱難的事。
對于WiFi在國內的發(fā)展,電信運營商如當下這般的沖動,在2009年之前是看不到的。當時,任何一款帶有WiFi 功能的手機進入中國市場,都必須去掉此功能。在工信部禁令的背后是WiFi的模式之爭。而今,這樣的爭議已然不存在,而進入WiFi市場,WiFi的運營模式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
當前,中國的WiFi建設一般都由運營商承建,用戶大多為免費使用模式,在短期內也許可行,但從長遠來看,只要摸索出適合的商業(yè)模式,WiFi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功效。正如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研究負責人呂召彪所說的,WiFi業(yè)務收費模式應該更豐富、差異化,但完全從個人市場盈利很艱難,產業(yè)鏈各方需要共同努力來打造完善的電信運營級的WiFi網絡。
在形式上,中國電信將公話亭改為WiFi熱點值得借鑒。2010年世博會期間,上海電信推出的世博信息亭給公話亭帶來了新的探索。上海電信在公用電話亭附近覆蓋WiFi熱點,市民在其附近50米左右的范圍內即可以搜索WiFi信號。
在具體的商業(yè)模式上,WiFi的突破口可能在于其不僅僅是3G網絡的補充和分流,運營商可以通過網絡,與產業(yè)鏈合作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如與高檔餐廳、社區(qū)合作,為其提供網絡接入、維護服務;或在提供免費網絡服務的基礎上,為有需求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如信息查詢、定位導航、小額支付等。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姚宏光指出,未來三年,WLAN行業(yè)將迎來一個10倍以上的增長,這意味著WLAN將從十億級產業(yè)變成百億級產業(yè)。無疑,這需要運營商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