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名專欄
本報首席評論 徐迅雷
拿著先進、時尚的手機,享受著陳舊、老邁的移動互聯(lián)服務,如同開著豪華的跑車,行駛在泥濘的鄉(xiāng)間小道上……這個比喻很好很形象。我本人一天上班下班超過十個小時開著上網的電腦,沒有用手機來上網,所以體會倒是不深。中國手機寬帶連接速度,被曝“全球倒數(shù)第二”——最慢的是印度和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qū))。這個“全球倒數(shù)第二”,顯然是姑妄言之的說法,但速度偏慢、大大落后于發(fā)達國家,這是逃不了的事實。
中國人建設高速公路的水平、能力、速度都很高,相比之下,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情況就遜色太多了。那么多人跑在“信息低速公路”上,耗時耗精力,有形無形的損失都極其巨大。
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個是“權力控制經濟型”的體制,權力決策一旦“失策”,后果就很嚴重,我國發(fā)放整體3G牌照很遲,千呼萬喚始出來,耽誤了好幾年。然后一個是“小富即安”,自我滿足,吹鼓手力挺“就是好呀就是好”。去年底就有報道說,調查顯示,中國寬帶過半用戶網速不達標,費用超過韓國29倍,屬于“低網速、高費用”;對此,北京郵電大學被稱為“御用教授”的闞凱力,立馬出來駁斥說,我國寬帶速度快、收費低。
此外,還有一個核心因素,就是壟斷。我國在大地上建設高速公路,政策是開放型的;而在網絡上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政策是封閉型的。幾家國有大型企業(yè)壟斷經營,肥水從不流入外人田?纯催@些年來,那些“最賺錢央企”,中移動、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電網等等,全是壟斷國企。按照茅于軾先生的說法,就是“能夠賺錢的機會都給政府壟斷行業(yè)占了”。
是壟斷,就注定是高成本、高價格、低效能。去年歲末傳出消息說,國家發(fā)改委在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lián)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國家發(fā)改委反壟斷局證實,已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lián)通進行反壟斷調查;若事實成立,上述兩家企業(yè)或遭數(shù)十億元巨額罰單……聽到這個消息,我感慨:發(fā)改委本身就是壟斷的制造者,竟然還有個“反壟斷局”,它怎么反?壟斷國企享受著“超國民待遇”,打破其壟斷經營豈不是要了它的命?
壟斷的必然趨勢就是固化壟斷,在手機寬帶領域你想“提速降費”,那注定是很難的。這背后,是巨大的權力利益在博弈。
2月6日到1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各界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有發(fā)言說,壟斷行業(yè)改革明顯滯后,造成不公平競爭。對此,溫家寶表示,推進壟斷行業(yè)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重要任務,要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yè)等領域。總理所說的意愿和方向都很對很好,可是落實起來很慢很困難。
那么多跑在“信息低速公路”上的人們,你們吶喊的聲音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