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楊濱)“自從買房以后,就不斷接到騷擾短信和電話,大多是裝飾公司打來的,對方連我姓甚名誰都知道……”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會收到垃圾短信,消費者不明白:“是誰在泄露我們的隱私?”昨天,央視“3·15”晚會發(fā)出征集令,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隱私安全方面的線索。這也是繼2008年后,央視“3·15”晚會再次聚焦垃圾短信。
“一到節(jié)假日,天天都會被垃圾短信吵醒,一上午七八條,有時同一條信息還會收到好幾次……”“現(xiàn)在郵箱里滿是各種購物網(wǎng)站的廣告郵件,有時要找一封工作郵件得仔細看半天……”如影隨形的垃圾短信,莫名其妙的推銷電話,紛至沓來的廣告郵件,無論是網(wǎng)購、買車、接受銀行服務,還是培訓、上學,消費者的信息都會被收集,成為某些人眼中的“肥肉”。當各類商業(yè)推銷,通過電話、垃圾短信、電子郵件等席卷而來時,人們想知道:商家到底怎樣掌握了我們的個人信息?隱私怎么成了“公開的秘密”?
征集令中稱,如果消費者有關(guān)于隱私安全方面的困惑和煩惱,可發(fā)郵件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