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專家稱電話“按秒計費”不利消費者

  距前不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工商局“叫停電信收費不合理規(guī)則”不過一月,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政協(xié)常委、農(nóng)工黨眉山市總支主委夏績恩在提案中表示,應取消“按分鐘計費”實現(xiàn)“按秒計費”。

  夏績恩認為,市場交易行為應當遵循“誠信、公平、合理”和“童叟無欺”的原則,移動電話通話不足1分鐘按1分鐘計算的計費模式違反了《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和《電信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因此,應“取消現(xiàn)行不合理的計費模式,采用按秒收費或者約定俗成的‘四舍五入’原則計費”。

  這一提案再次引發(fā)了人們對通信資費計費模式的討論,有人認為,目前的按分鐘計費屬于霸王條款,就應該實行“按秒計費”;也有人表示,“按秒計費”技術改造成本大,且與國際通用計費方式不接軌;還有人質疑,目前的通信資費1分鐘也就一毛多,若是“按秒計費”該如何定價。

  對于這一問題,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也在兩會期間作出了回應,表示“按秒計費”不是技術問題,雖然國際上都是按“分鐘”計費,但中國目前有“五入四不舍”問題,對此,工信部正在加緊研究,力爭給消費者一個滿意答復。那么,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我國的移動通信資費推行“按秒計費”還需要哪些條件,若是推行了“按秒計費”,是否真的就能達到消費者降低話費的期望?

  “按秒計費”復雜度不利消費者

  對此,電信行業(yè)的專家普遍表示,“按秒計費”雖從技術和理論上講沒有任何問題,但若真正實施起來,將要耗費大量的改造成本,且即使最后推行了“按秒計費”,其效果也不一定就能達到消費者的預期。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計費系統(tǒng)的改造相當復雜,不僅僅涉及POS系統(tǒng),還有許多與之接口的統(tǒng)計系統(tǒng)都要進行改造,成本相當大,而這些成本投入必然是需要出口的,很可能最終還是會分攤到消費者身上,因此,即使最終實行了按秒收費,如果運營商提高了每秒收費標準,消費者最后要繳納的實際費用很可能會更高;同時運營商的改造還必須是在保證現(xiàn)網(wǎng)運營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推進,所以操作復雜且周期長。

  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也認為,消費者代表主張“以秒計費”,其出發(fā)點是為消費者考慮,但最后推行的結果肯定是廣大消費者吃大虧,因為“以秒計費”必然要考慮許多復雜因素(接續(xù)時長、振鈴時長、伺服成本等),而因素越復雜,信息就越不對稱,信息越不對稱對消費者就越不利。

  因此,目前通信資費的問題關鍵,不是計費單位的問題,而是要幫助消費者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消費構成,并有效把控自己的消費程度。

  陳舊套餐急需清理

  對于目前消費者對通信資費和服務方面的多種質疑,付亮表示,目前通信資費確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xiàn)象,特別是各種名目的套餐紛繁復雜,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困惑。

  比如目前運營商對漫游資費進行了大幅調整,但有的套餐還沿襲著舊的資費標準,資費調整滯后,同時消費者也不清楚,就造成了部分套餐高資費低服務的現(xiàn)象仍舊存在;再比如套餐資費中有許多內(nèi)容和項目,界定和說明不夠清晰明了,熟悉通信相關知識的人士可能會了解,但更多的消費者并不清楚,容易造成諸多誤解;另外,目前運營商制定的許多套餐還是從自身業(yè)務考慮,并不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消費者的選擇不夠自主。

  因此,運營商急需對現(xiàn)有的套餐進行梳理,摒除陳舊套餐,簡潔套餐類別,并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消費者理解。

  “資費設計應簡單、透明!”楊培芳強調,“在很久之前,我就提出,要改變目前按單價和區(qū)間計費的方式,因為這是工業(yè)經(jīng)濟的計費模式,而通信是屬于信息服務經(jīng)濟,最適合的方式就是包月式,目前可以按消費量階梯遞減收費,最終應實現(xiàn)不限時、不限量的真正包月制!疵胗嬞M’使得計費方式越來細、越來越復雜,背離信息經(jīng)濟規(guī)律越來越遠,是一副毒藥!”

  運營商應讓用戶敢于消費

  盡管業(yè)界專家普遍認為,對于消費者而言,在通信總費用上最為經(jīng)濟的方式并不是更精準的“按秒計費”,而是通信資費的下調。但另一方面,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是否還有空間來支撐這種資費的下降呢?

  付亮表示:“目前,我們的通信資費單價一直在下調,但通話時長沒有增加,使得用戶ARPU值一直呈下滑趨勢,這也是目前運營商很憂慮的問題!彼J為,三家運營商因為各種原因,目前在通信方面實力相差還很大,競爭并不完全,相應能承受的資費下調空間也不一樣,在移動通信方面,具有6億用戶規(guī)模的中國移動,無疑承受力更強。

  “工業(yè)經(jīng)濟中,成本曲線是U型,變動成本占比很大,但通信是屬于服務經(jīng)濟,其成本曲線是L型,絕大部分都是固定成本,一旦網(wǎng)絡建成,其收入就是遞增的,不受成本約束。因此,對運營商來說,用戶用得越多收入就越高。所以應該用少量的費用來吸引消費者,讓消費者用得起,并鼓勵消費者多用、用得爽!”楊培芳表示,“以前,在銅線電纜、機械交換技術時代,我們的建網(wǎng)成本還比較高,但隨著光導纖維、集成電路等技術的發(fā)展,消耗的基礎資源已主要是沙子(硅),建網(wǎng)成本越來越低,只要建成收益必增。因此,我們的通信資費就應該不斷下降,讓消費者放開了用。各國電信競爭也一再證明,同樣質量條件下,哪家公司的資費最低,收益反而最高!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