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在電信設備中添加間諜代碼
■ 為中國企業(yè)首次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
9月13日,華為高級副總裁丁少華(前)在美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發(fā)言。
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花了82萬美元來游說美國政府,華為依然難以打消美國國會議員心中的疑慮。
當?shù)貢r間13日,華為和中興出席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試圖解釋其業(yè)務發(fā)展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華為和中興的高管均否認其設備存在安全隱患,這是中國企業(yè)首次在美國國會參加類似聽證。
在此之前,美國情報委員會已經對華為和中興進行了近一年的調查,該委員會懷疑,華為和中興在美銷售的設備為在美國開展間諜活動提供了可能性,并認為兩家公司與中國政府存在聯(lián)系。
主持聽證會的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杰斯稱,對于華為和中興的解釋有點失望,“我原本期待能更透明一點……一些前后矛盾的回答讓我很擔憂!绷_杰斯表示,將在10月的第一或者第二周公布調查報告,公開一份秘密文件。
否認指控
此番出席聽證會的是華為美國首席代表丁少華和中興通訊負責北美與歐洲事務的高級副總裁朱進云。據(jù)《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情報委員會代表曾在今年的2月23日與5月23日在深圳和香港兩次會見華為高管。
在美國情報委員會看來,華為和中興要么從中國政府那里獲得了大量訂單,要么就是受政府影響,擔憂中國可能利用華為和中興在美國的網絡竊取機密。羅杰斯稱,他們并不關心兩家公司在美國的業(yè)務發(fā)展情況,而是想要了解公司與中國軍方和情報部門的關系。
中興和華為都表示自己并不受中國政府控制,丁少華稱,華為是一家獨立的私人企業(yè),一直遵循“在商言商”的準則,與中國政府沒有任何特殊關系,也沒有得到政府的幫助。
根據(jù)美國國家反間諜執(zhí)行局(USNCE)去年10月提交給國會的報告,美國情報官員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間諜活動最為活躍的國家。
羅杰斯稱,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容易受到攻擊,可能導致非法入侵,而且似乎是因為“設計”導致的。丁少華回應稱,華為的產品絕對不存在后門等安全威脅,朱進云則表示,這種說法沒有事實依據(jù),在一些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中也同樣存在軟件問題。
作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生產商,華為有七成收入來自海外。中興也表示,其在美國設備銷售不到3000萬美元。
當被問及如果中國政府要求企業(yè)提供美國客戶的信息怎么辦時,丁少華表示,華為會拒絕類似請求,“我們從沒有,也不會去損害客戶網絡的完整性!
在長達三小時的聽證中,國會議員將更多的問題拋給了華為,對于中興,更關注的是其向伊朗銷售設備,指責中興銷毀文件并隱藏證據(jù)。朱進云回答稱,正在配合美國政府的調查,“我們從來不會這么做!钡摶卮鸩⑽醋屆绹閳笪瘑T會感到滿意。
羅杰斯稱,需要具體問題的答案,如果不回答,那只會加重疑慮,“他們沒有給出完整的答案,并提供了極少數(shù)與委員會質疑相關的文件。”
丁少華稱,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回答問題,“我們將一直留在美國,因為這里有客戶。我知道他們對來自中國的公司存在顧慮!
除與中國政府的關系外,美國情報委員會還對價格策略、內部組織(黨委)和知識產權等問題提出了質疑。
這也是美國情報委員會少見的公開聽證會,該委員會負責監(jiān)督美國情報部門,包括美國政府下屬的17個與情報活動相關的部門以及軍事情報活動,此次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調查始于去年11月。羅杰斯稱,公開聽證會是希望給華為和中興機會打消美國商界和情報界的疑慮。
彭博社稱,中興和華為在美國市場可能面臨更為限制的銷售政策。據(jù)了解,美國情報委員會下月公布的調查報告中會給出對兩家公司的“處理建議”。
游說力度加大
美國對于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yè)的質疑早已不是一天兩天,這種疑慮直接導致了華為在美國并購的失敗,因為并購行為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產生威脅。
2008年,華為與貝恩資本被迫放棄收購3com,因為有美國議員擔心讓華為設備接入美國電信網絡后,可能會找到攻擊系統(tǒng)的方式。2011年,華為再次被迫撤銷購買3Leaf的計劃,因為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要求華為剝離部分交易資產。
正因如此,近些年華為聘請專業(yè)團隊,加大政府游說力度。根據(jù)美國參議院的記錄,華為在今年上半年的游說費用達到了82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之多。
《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稱,從去年11月以來,華為已經聘請了6家游說公司,并在今年3月注冊了內部員工游說者,包括3位前國會助手。上個月,華為聘請前美國政府技術承包商唐納德·普迪作為首席安全官,普迪曾是白宮幕僚,在2003年時參與規(guī)劃美國網絡安全國家策略草案。
路透社則報道稱,2009年時,華為登記在案的游說機構只有一家,而現(xiàn)在已經有了7家。華為不僅通過游說政府官員來改善形象,還通過各類贊助和營銷來吸引主流受眾,包括倫敦奧運會期間在NBC播廣告,贊助芝加哥的一場食品博覽會等。
不過,中興通訊今年上半年的游說花費卻從去年同期的10萬美元減少至8萬美元。在聽證會的當天,美國兩位共和黨議員致信歐華律師事務所(DLA Piper)稱,對于歐華為中興通訊提供咨詢服務感到失望。
相比華為,中興的游說的確是“低調”很多。此前中興曾聘請共和黨前任參議院克里斯滕森,但路透社報道稱,因為中興向伊朗出售美國電腦設備,違反美國對伊制裁措施,遭到了FBI的刑事調查,之后克里斯滕森也辭去了游說職責。
事實上,雖然從中海油收購優(yōu)尼科開始,中國公司就已經開始轉變其公關游說策略,從此前通過大使館向議員發(fā)出一份官方氣息濃重的信函抗議,到如今通過聘請專業(yè)頂級游說公司,利用這些人際關系極佳的退休官員,但目前尚未看到太好的效果,華為和中興的聽證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花不少錢游說的情況下,依然無法博得國會議員的信任。
有美國議員稱,中國公司采用了專業(yè)的游說方式,意味著行動會更大膽,而美國有些人會因此擔心。
還有觀察人士則表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財力給了中國發(fā)言權。根據(jù)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的貿易數(shù)據(jù),去年美國國會430個選區(qū)中,有420個選區(qū)對中國出口的成長大于其他海外市場。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便是對華出口增加,美國政府對于在美國本土進行的收購和投資審查依然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