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15晚會,聚焦了很多話題。包括“手表維修”、“汽車質量與安全”、“老年人手機APP”、“瘦肉精羊肉”等等。但是,按網(wǎng)友的說法“如果夠聰明,這些問題都還有繞過去的空間,唯獨‘偷臉’問題真的關系每一個人!”
對此,大屏君認為,“門店顧客身份認知與識別的AI應用,本應該是‘商家和顧客’雙贏,但是現(xiàn)在似乎走向了‘商家贏兩次’的邪路”。其中,主要原因是“商家急功近利”,或者說是“敢于觸動底線式的鉆空子”。
何之為“偷臉”
央視315晚會以,“直擊人臉識別,誰在‘偷’我的臉”為標題,報道了眾多消費門店對消費者行為進行識別分析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不在于“通過識別和分析消費者的行為、歷史行為習慣,實現(xiàn)精準銷售與服務”的“后臺增值”;問題核心在于“拿了人家的東西,卻沒有經(jīng)過人家允許”。
這就是所謂的“偷”的問題。即,大屏君認為任何個人信息的收集必須本著“必要和充分的授權、必要和充分的風險告知、必要和有保障的限定應用范圍與時限,以及必要和充分的數(shù)據(jù)信息安全能力”等基礎之上。央視的一個“偷”字,折射的就是大屏君以上提到的“種種條件,一個都沒有”,就先去收集“個人身份信息”的現(xiàn)象。
當然,也許一些消費者提出技術性問題“我?guī)е谡帧笔欠窬涂梢员苊膺@一“被偷”問題呢?大屏君在此,鄭重提醒:1。技術的精密性極高,其實不需要整個面部信息,只需要眼部周圍、額頭、或者遠程的虹膜信息采集就可以達到身份生物數(shù)據(jù)泄露;2?梢宰R別人體信息的生物數(shù)據(jù)很多,除了面部之外,走路的姿勢、擺手的姿勢、說話的聲紋等等,還有許多其他需要我們關注的“生物信息”內(nèi)容。
當然,“這種信息被偷”的自身并不產(chǎn)生危害。真正的危害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1。生物信息是終身性的,也就是一次采集、理論上永久使用,這擴大了這種面部信息,或者其他信息被非法應用、轉移的“時間風險”——一下子就是幾十年的事情。
2。生物信息的采集者,既然是“偷”,顯然大屏君對其能夠“安全有效維護這些信息的使用過程”就沒有信心了。而事實上,本屆315晚會就有“出售個人信息”的案例。企業(yè)采集了個人生物信息,也許一年內(nèi)沒有問題、十年內(nèi)沒有問題,但是誰能保證幾十年沒有人打這些信息的歪主意呢?
“偷臉后面一定就有偷用、偷用之后難免就有人鋌而走險偷售、非法購買者用這些信息做什么?可以想象一下刷臉支付等場景被大規(guī)模破解的社會影響!”行業(yè)專家們也對“個人信息識別技術的邊界”感到擔憂!笃辆姷竭^一個最到位的“網(wǎng)評”:這種生物信息偷采,就如同別人拿了你無數(shù)張真的身份證,所謂“后患無窮”。
“偷臉”背后是門店銷售“信息化、智慧化”的倫理基礎問題
“至少這些信息采集要有充分授權、信息使用要有明確邊界!”這是大屏君觀察到網(wǎng)友們對“偷臉”問題能達成的“共識底線”。
但是,另一側大屏君也聽到一些聲音:商家們表示,網(wǎng)絡購物實現(xiàn)了很好的“身份、行為”匹配,在數(shù)據(jù)層面占據(jù)優(yōu)勢;如果實體門店不能有效的做到這一點、實體門店依然是“渾水養(yǎng)魚”的狀態(tài),實體和電商的競爭力就沒有辦法比了!而實體門店僅僅依靠少數(shù)客戶“復雜授權”后的個人信息識別,顯然不能滿足“實體門店消費場景自身的高度隨機性”需求。
“安全、經(jīng)濟效率,消費者和商家們的不同利益訴求,這些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明確的。”大屏君覺得,至少暫時還看不到這些問題能得到“理想解決答案的可能”:“大家都慢一些、對新技術慢一些”。這是另一些人士提出的觀點,新技術一下子就大規(guī)模鋪排應用,技術和工程框架設計不周,可能帶來的風險太高。
商家話語中,這種身份識別的技術,被賦予了重大的商業(yè)利益——反方向,大屏君也看到,一些消費者提到“大數(shù)據(jù)殺熟”的問題,提到了消費者選擇權實際行使權力空間的縮小問題、提到“大數(shù)據(jù)后時代‘商業(yè)文明賽博朋克’化的問題”……
總之,在大屏君看來,“偷臉”問題的討論,源于“實體店的信息化和智慧化需求”,但是本質卻落在了“社會倫理”層面:即,技術打開的大門之后的世界,遠超過技術自身的范疇。這也是這一問題成為“315 C位”的關鍵點!玛P每個人,每個人都需要參與其中(無論被動與主動)。
“重新設計‘智慧化’實體門店流程”
“如果這種技術,真的能很好的服務消費者,消費者自然愿意‘接受賦權請求’。”面對“偷臉”問題,行業(yè)人士指出“首要的癥結不在于實體門店要不要智慧化,而是在于解決‘偷’的問題”。
對此,大屏君覺得,數(shù)字告示等產(chǎn)業(yè)的供給者,要轉變思維:從對傳統(tǒng)門店模式和流程的修修補補,甚至與電商對抗的思維;轉變成與電商融合并真正“重塑”智慧時代實體店流程的“革命”上來。
“提供主動化的智慧服務,而不是偷偷摸摸的幕后搞定客戶的行為與消費習慣”——這兩者的差異,關鍵點就可以形容為“是不是偷竊”,F(xiàn)在這套“偷臉”系統(tǒng),最大的好處是“門店改造甚小”——只需要按幾個探頭,拉一根網(wǎng)線,前期成本很低,就足以拿到商家們最想要的“消費者行為數(shù)據(jù)”。
這種方式”,大屏君覺得,核心問題在于,“將消費者放在了門店智慧化建設的對立面上”!只有對敵人搞情報,才必須偷偷摸摸。商家如果從消費者的價值最大化、首先保障消費者價值的角度去思考這個智慧化實體店面的革命問題,其必然面臨“初期實驗性成本、改造成本、流程重塑成本”顯著提高的問題。但是“偷不可能是常態(tài)”,“偷得到的一定早晚報應回去”:即如何通過主動服務消費者,讓消費者愿意與實體店形成“身份信息明確”的服務合同關系,才是“智慧化實體門店”的“合乎倫理、呵護長期發(fā)展利益”的起點。
同時,線上和線下體系的打通、用線上體系和數(shù)據(jù)為線下賦能,實現(xiàn)“融合體、一體化智慧化”,則是更大的“實體店智慧化革命路徑”。大屏君覺得,很多店面已經(jīng)有不錯的“會員體系”,但是數(shù)據(jù)高度沉淀,沒有發(fā)揮出應用價值;現(xiàn)在另起一套“偷臉”顯然“面上無光”、被曝光后“得不償失”。
當然,一套真正成熟的智慧時代的“實體門店商業(yè)模式與數(shù)字化體系”現(xiàn)在還看不到“可以信賴的樣板”——這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與突破的問題。不過,這不能成為“偷臉”的理由。大屏君認為,央視315的報道,客觀上阻止了一條“實體店智慧化的邪路”,是真正的“治病救人”:堵上邪路之后,如何開拓正路,行業(yè)應該深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