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紹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智能以太網交換機的研制過程,包括硬件電路、單片機軟件和PC的管理程序。用戶通過PC的管理程序或PC的超級終端,可實現(xiàn)對網絡交換機的配置和管理。
關鍵詞 單片機 以太網交換機 AL10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及通信量的聚增,傳統(tǒng)局域網已經越來越超出了自身負荷,交換式以太網技術應運而生,大大提高了局域網的性能。網絡交換機能顯著的增加帶寬,可以建立地理位置相對分散的網絡。局域網交換機的每個端口可并行、安全、實時傳輸信息,而且性能穩(wěn)定、結構靈活、易于安裝、便于管理,能很好地滿足企業(yè)網和電信運營商寬帶接入的需求。
1 網絡交換機的硬件設計
隨著人們對網絡應用中的安全性和高帶寬的需求,網絡交換機的用途越來越廣。本交換機采用了AL101芯片的ROX總線,將3個8口交換芯片連接起來,組成了1個24端口交換機,滿足了用戶對多交換端口的需求。
1.1 電路性能要求
交換機的高速PCB電路板,在EMC和ESD上都有比較高的要求。它采用了75MHz、50MHz的高速時鐘,需要晶振的精度小于50PPM,同時時鐘需要通過時鐘分配電路送給不同的芯片,它需要分配的時鐘之間的相位差小于2ns。
交換機有24個10/100M自適應端口,每個端口都能達到線速交換。根據用戶需要可對端口進行10/100M速率、全/半雙工、流量控制、靜態(tài)MAC地址、鏡像、VLAN等設置。
1.2 交換機的原理框圖
本交換機的交換技術采用存儲-轉發(fā)方式,主要由接口單元、交換單元、管理單元、燈顯示單元和電源接口單元五部分組成。其組成的方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電路框圖
RJ45接口收到以太網幀結構的數據包后,經過變壓器隔離和阻抗匹配后送到PHY(物理接口芯片),在此芯片中完成模擬信號到RMII接口的數字信號的變換,并獲得鏈路狀態(tài)、沖突、信息是否超長,速率等信息。
數據進入交換芯片(由三個芯片組成,通過ROX總線形成一個環(huán)路,可以完成數據在三個芯片之間的交換),交換芯片將獲得數據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并對以太網幀進行差錯校驗。交換芯片將源地址保存在自己的MAC地址表中,然后將目的地址與MAC地址表中的地址相匹配,以獲取數據將轉發(fā)的相應端口。如果目的端口在同一個交換芯片中,則從SGRAM中取出數據轉發(fā)到相應的端口;如果目的端口不在同一個交換芯片中,數據則通過ROX總線傳輸到相應的交換芯片,然后轉發(fā)出去;如果在MAC地址表中沒有找到相應的目的地址,就將幀轉發(fā)到除源端口之外的其它屬于同一VLAN的所有端口或者某一個上連端口(與交換芯片寄存器的設置有關)。
燈的顯示由PHY給出,通過燈的顯示可以觀察每個端口的工作速率、連接和數據收發(fā)等情況。
交換芯片在每次開機或復位期間,首先讀取外接EEPROM的內容來對交換芯片寄存器進行初始化配置。而交換芯片寄存器的內容可以通過PC的管理程序或PC的超級終端進行讀寫,以此來控制或讀取交換機的工作配置。
2 網絡交換機的軟件設計
整個網絡交換機系統(tǒng)的軟件包括單片機的控制軟件、EEPROM配置數據和PC機的管理程序。
單片機的控制軟件主要完成對寄存器的讀寫和與PC之間的通信。通過這個管理單元,可以將交換機配成各種工作模式,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交換芯片通過I2C總線連接EEPROM(24C02),用于保存配置數據。在設備開機或者復位時,設備將從EEPROM讀出這些數據,用于系統(tǒng)初始化。
PC機的管理程序是用戶將PC機的串口與系統(tǒng)設備連接,通過PC機的管理程序界面,很容易地對系統(tǒng)進行配置。
2.1 單片機控制的軟件設計
管理單元由單片機和串口組成,通過PC來配置EEPROM或交換芯片的寄存器。單片機主要完成對寄存器的讀寫和與PC之間的通信,串口起到一個與PC的連接作用,微制控器與串口之間還有一個電平轉換芯片,完成微控制器與PC之間信號的轉換。通過管理單元,可以將交換機配成各種工作模式,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如:10/100M速率設置、全/半雙工設置、流量控制、靜態(tài)MAC地址設置,鏡像設置,廣播風暴控制,VLAN設置等。單片機的軟件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單片機的軟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