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又一次躺槍了!近日,著名音樂人士高曉松就TPP問題接受訪談時,批評了中國電信業(yè)、金融業(yè)等壟斷現象嚴重。隨后,通信博士、高校老師@奧卡姆剃刀與高曉松展開了一場多達7個回合的辯論:高曉松痛斥中國電信業(yè)壟斷腐敗,奧卡姆剃刀據理力辯,不過最終誰也不服誰。
社會公知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給電信運營商扣上壟斷的大帽子,很容易引起廣大消費者的共鳴。此前就有崔永元炮轟中國運營商資費貴得離譜,以及長沙律師劉明狀告運營商“流量清零”,輕輕松松獲得了輿論的一邊倒支持。
不是運營商不能虛心接受輿論監(jiān)督和批評,也不是通信媒體記者玻璃心,客觀公正地說,中國的電信運營市場雖然曾經出現過壟斷局面,但是經過屢次改革重組以及電信市場向民營企業(yè)放開,目前的電信運營商市場早已難言“壟斷”。
那么,為什么輿論的矛頭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向運營商?
空有“壟斷”之名,沒有“壟斷”之實
如果說20多年前的中國電信市場上還是中國電信一家獨大,那么從1994年的郵電分家開始,中國電信市場就走上的競爭的道路。1999年老電信分離,2001年南北拆分,2008年運營商“五變三”,形成了移動、電信和聯通三足鼎立的局面,之后通過全牌照的發(fā)放,形成了三大運營商全線競爭的格局。
如果這樣的競爭還不夠充分,那么2013年底移動轉售業(yè)務市場的開放、42家民企的進入,以及2015年固定寬帶接入市場的開放,則使市場格局從三足鼎立走向了“3+X”,中國電信運營市場格局之轉變不可謂不大。
正是因為競爭變得充分,曾經在90年代人們“排隊裝電話”的情形早已不復存在。君不見,現在的運營商員工常!皰邩菙[攤”發(fā)展用戶,別人工作的時候運營商在工作,別人在休息的時候運營商員工還在工作;每年9月為了爭奪校園市場,運營商近身肉搏,刀光劍影;前些年甚至還爆出了運營商為了爭奪市場而剪光纜、打架動武的惡性競爭事件。市場競爭如此慘烈,電信運營商哪能配得上“壟斷企業(yè)”的稱號?
在技術創(chuàng)新和業(yè)務服務方面,三大運營商也一直不遺余力,絲毫沒有壟斷企業(yè)因旱澇保收而慵懶閑散、不思進取的作態(tài)。例如,中國移動目前已建成100多萬座4G基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對比歐洲,據筆者實地了解,大部分歐洲運營商在4G網絡建設上“挑肥揀瘦”——只覆蓋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qū),人口稀少的邊遠和農村地區(qū)只提供3G服務。是中國運營商不知道算經濟賬嗎?當然不是,之所以毫無差異,是因為要給用戶提供最好的全覆蓋網絡。
經過不遺余力的建設,目前三大運營商的業(yè)務和服務水平已經有了很大進展。我國移動用戶已經超過13億戶,普及率達到94%;資費水平多年來持續(xù)下降,漫游費和長途費已經逐漸取消,“流量清零”等新政全面實施;三大運營商全面推進“光改計劃”,20Mbit/s的接入速率在一二線城市已成現實。根據ITU的綜合統計排名(網速、流量、資費等),中國電信業(yè)的綜合排位大約在40名,比人均經濟指標的約80名排位靠前不少。
如此勤懇精進、不斷進取的運營商,哪有“壟斷企業(yè)”可言?
工資連年降,哪家壟斷企業(yè)能做到
與其他行業(yè)對比,電信行業(yè)戴上“壟斷”的帽子著實委屈。近年來,各行各業(yè)都在漲工資,惟獨電信業(yè)不漲反降:應國資委要求,三大運營商已紛紛實施降薪計劃,中國移動的中高層最高甚至降50%。
雪上加霜的是,為了做好員工管理,運營商還將本就不富余的工資分成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拿出績效工資對員工進行考核?己瞬环謲徫缓凸しN,那些長年累月在機房工作的員工,不得不“殺熟”找親朋好友完成任務,或者自貼腰包買卡買手機,或者的只能甘愿認罰。
慘烈的市場競爭、并不對等的工資報酬,使得近年來運營商人心渙散,離職潮不斷出現。而不斷降薪的運營商與其他行業(yè)相比競爭優(yōu)勢在一點點喪失,時至今日,在人才市場上,電信運營商不再是求職者的首選目標。
既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也沒有過得去的收入,運營商何談“壟斷企業(yè)”?
沒有壟斷之實的電信運營商還要面臨來自風頭正健的互聯網企業(yè)OTT的競爭。以運營商管道資源為依托的微信,正在全面侵蝕運營商的短信和傳統語音業(yè)務,即便如此,運營商還是在盡心盡力提供好管道,并通過流量經營、智能管道來尋找新的收入途徑,這時候倒是體現出了“壟斷企業(yè)”的格局、態(tài)度和包容。
誤解根深蒂固
那么為什么很盡心、很努力的運營商屢屢成為輿論炮轟的對象,并且被扣上“壟斷”的帽子?從此次高曉松與奧卡姆剃刀的辯論可分析出一些原因。
第一,對運營商存在誤解。高曉松作為著名音樂人士,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節(jié)目主持方面的功底令人佩服,但是所謂的“隔行如隔山”,其對于通信業(yè)存在一些誤解業(yè)在所難免。高曉松反復提到“運營商屏蔽美國送餐網站”,這個罪名運營商背得實在委屈。哪些網站不能接入國信辦說了算,能否接通也和互聯網公司自身相關,運營商在這里提供的只是管道連接,無權也不可能對上層內容進行干涉。
事實上,對運營商的權限范圍不清楚也是引起消費者對運營商誤解的主要原因,消費者認為凡是經過運營商網絡的都可以找運營商追責。曾經有個笑話,有個用戶在電商網站上受了騙,結果投訴到了運營商那里。
第二,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高曉松提到“美國強行拆分AT&T,李嘉誠收購英國自來水公司”,認為美國電信市場競爭充分,中國缺乏競爭。但是事實上,美國在拆分AT&T后,現在面向全國經營的運營商也就AT&T、Verizon、T-Mobile三家,其余還有一些地區(qū)性的小運營商,如果把中國的虛擬運營商看作美國的地區(qū)性小運營商,那么中美兩國的電信市場格局基本相仿。
而在資費、網速方面,也并非國外就甩出我們幾條街。如前所述,歐洲運營商并非對4G網絡做到全覆蓋,或許因為如此,2G功能手機在歐洲還依舊暢銷。而根據筆者的體驗,歐洲很多國家的網速慢如蝸牛不敢令人恭維。
第三,負面輿論引起惡性循環(huán)。高曉松提到“中移動彩鈴招標腐敗,董事長李華判死緩副手李向東外逃”,言語之中,流露著貪污的領導背后必然是腐敗的企業(yè)的觀點。新一屆政府上任之后,高官落馬者無數,高曉松提到的李華、李向東無論是職位之重要性還是事件之嚴重性,都算不上有什么分量,給行業(yè)外人士印象如此深刻,應該與媒體的聚焦和炒作有關。國有企業(yè)貪腐,很容易令消費者聯想到自身利益是否受損,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自然成為媒體報道的重點。